近日,临汾市红丝带学校的16名高中毕业生,将在该校设立的标准化考场单独进行高考,这是中国首次为艾滋病感染者单独设立高考考场。消息一出,争议随即而来。不少网友表示,设特殊考场有“歧视”之嫌,认为是在给这些考生“贴标签”。更有人担忧,他们会否一直携带特殊学校毕业的标签,参与日后填报志愿、录取环节中?这是否会增加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难度?(6月2日中国新闻网)
临汾红丝带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收治艾滋病患儿的全日制学校,为其毕业生设立单独的高考考场,初衷是好的,至少给了艾滋病患儿“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然而当他们真正踏上了高考这块跳板之后,就真的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享受与常人一样的公平对待了吗?
艾滋病带给这些孩子的影响除了病痛的折磨,还有来自社会各方歧视的沉重心理压力。遭受孤立,无法与同龄人在一起上学读书,成了他们共同的境遇。红丝带学校给了他们希望,给了他们新生的期待,同时也给了他们“包办”的人生。今天高考申请设立一个独立考场,高考完是否又要申请设立一所独立的艾滋病大学?大学毕业了是否又要申请开一个独立的艾滋病公司?如此治标不治本,使他们永远也摆脱不了受歧视的“艾滋病患者”的标签。
艾滋病与乙肝类似,为什么没有乙肝学校、乙肝高考考场?为什么大家能坦然面对乙肝,却这么恐惧艾滋病呢?归根结底是源于公众对艾滋病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由此产生对患者的很多误解。因此,最大化地普及艾滋病传播途径相关知识,开展让普通人能直接感受到艾滋病患者生活的活动,增加他们之间的互动,消除误解,才能从根本上化解许多人对于艾滋病的刻板印象和歧视,大大方方接受他们,无所顾忌地给他们一个温暖的拥抱。
少数反社会人格的艾滋病患者抱着报复社会的心态去危害他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众的恐慌。因此,对于艾滋病患者自身而言,正视自己的生命,保持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也是消除公众歧视、挑战自我、直面人生的关键。
全面消除艾滋病歧视,任重而道远。为“艾滋病考生”建立专门考场折射了“艾滋歧视”这个残酷的现实,做法确有不妥,但这一举动给社会敲响了警钟。为艾滋病学生设立单独高考考场仅仅是消除歧视的一小步,要想真正地消除歧视,还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高考到来之际,让舆论临时退场,让16个孩子心无旁骛地去追逐自己的梦想吧!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徐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