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特殊的学校,这是一群特殊的孩子,这是一批特殊的考生……临汾红丝带学校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今年,该校高中班有16名学生顺利完成了学业,即将迎来他们人生的大考——高考,开启他们新的生活。“红丝带”学生首次参加高考,开创了我国首次为艾滋病毒感染者设立独立高考考场的先河,体现了全社会对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6月1日 《山西晚报》)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将来临,国内首个以艾滋病患者为考生的独立考场,承载着这些考生的憧憬即将到来。这无疑是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参加高考的关注和包容,为艾滋病患者迈入高校新生活打开了一扇门,也验证出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参与高考包容程度和整个社会文明的成色。
对艾滋病的恐惧、歧视或者抵制,仍然广泛存在。家人的歧视、冷漠,用人单位的排斥和公众的躲闪,仍然给艾滋病患者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在以艾滋病者为学生的红丝带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支持下,艾滋病患者参加高考的权利终于得到了有效的回应,尽管仍然有异于“非隔离”的正常高考考场,但艾滋病患者能够迈进考场,通过高考实现再教育甚至人生的华丽转变,本就是社会接纳、尊重后的一种进步。
有人认为,将艾滋病考生单独设立高考考场,无异于将这些考生与正常健康的考生相区别、相“隔离”,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公示,是对这类考生的歧视和排斥。其实,这种认识偏颇有着一定的社会基础,但是,认真看待独立高考考场,确能看到艾滋病考生希望获得进入考场的权利得到落实。正如幼儿学步,虽踉踉跄跄,虽有不完美,但这开启的一步已经非常坚实和难能可贵。
任何政策或措施的推出,需要考虑各方的利益或者感受。保证艾滋病患者参加高考,也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结果。小步开始,稳健前行,从设立独立的高考考场,引起社会的进一步关注,经过数年的宣传引导,在社会上形成进一步共识,逐步让艾滋病患者能够不受“隔离”地参加到普通的高考考场当中,这种过程,其实需要社会对艾滋病的进一步认识,对艾滋病患者应享受权利的进一步认识,这需要一个争取的过程,也需要各方的理性心理认知的树立。
然而,即便艾滋病患者能够迈入高考考场,他们也将面临后续可能发生的隐性壁垒。正如一些艾滋病考生所担心的那样,虽然能够参加高考了,但是否能够成功迈入所心怡的高校,老师和同学们能否接纳这些新同学,都是一个未知数,这也是艾滋病患者独立高考考场设置后的考验。
从设立国际艾滋病日开始,从开展“关艾计划”开始,从成立各类关爱艾滋病志愿组织开始,官方和民间对艾滋病正从一个个认识误区中走出。为艾滋病患者设立独立考场,当然是关爱艾滋病患者、尊重其享受继续教育权力的体现,虽不完美,但已经在路上。可以期待,经过各方的努力,艾滋病患者能够以普通考生的身份参加到高考中来,也能自信、自强的身姿开始崭新的高校生活。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