磊磊:让研学旅行吹响素质教育的号角
2017-06-02 12: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记者昨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近日启动了全省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研学旅行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体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按照要求,试点地区和学校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6月1日《楚天都市报》)

研学旅行,即以社会资源为第二课堂,让学生与社会多层面、多维度地接触与联系,拓展他们学习成长的空间。在素质教育呼声日益高涨的今天,这一注重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家长的青睐,并逐渐被提上日程。

单从时间上看,这个学习与旅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起步不算太晚。2012年,我国已先后选取安徽、江苏、陕西、上海等八省开展研学旅行试点工作,并确定了武汉等12个地区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验区。从近五年的实施情况看,结果却并不那么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上类似研学旅行的项目种类繁杂,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名校游、奢华游、享乐游等层出不穷,这就诱使有些教育机构顶着“教育”的幌子,只顾从中捞取利益而忽视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内涵和价值。此外,囿于校际之间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存在差异,课程在落实上也是参差不齐。有些学校摆脱不掉应试教育的桎梏,对研学旅行采取消极态度。敷衍塞责应付差事,走走过场搞搞形式等现象时常见诸媒体。这些现实的存在,只会让研学旅行流于表面,难以达成社会学教育的效果。

研学旅行的推进,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有益尝试。这些年来,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看似热闹非凡,实际上缺乏可以广泛实践的科学范本。市场上各类培优班、特长班的燥热,就是一个最好的反证。以社会实践为依托的教育模式,打破了单一的课堂授课的束缚,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这类体验性和群体性很强的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遗憾的是,有些家长和老师过分地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成绩单上,以自己的方式代替了孩子的成长。长远来看,这是得不偿失的。

封闭式课堂与开放式课堂,哪一种更有益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答案不言而喻。须知,研学旅行是一项系统工程,从课程设置、服务机构、研学线路,到验收成效、安全防范、督导方式,都要有科学合理的安排。任何一个环节存在纰漏,都可能导致寄予的期望值大打折扣。幸运的是,有的地方先试先行,为研学旅行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借鉴。2015年,武汉主导编制了《研学旅行服务规范》全国行业标准。近几年,更是依托自然和文化教育资源,打造出一批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基地和示范性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这些经验成果,在教育部门大力推动研学旅行的背景下,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处在应试教育高烧不退的环境里,倡导素质教育固然难度不小,但绝不能因为有坡有坎就不往前行。类似于营地教育和研学旅行等教育模式,符合新课改精神,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有效手段,只有坚持下去,总结经验,推广开来,才能真正吹响素质教育的号角。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磊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