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微博传出成都一高校43人的班级,出现了15对情侣,毕业之际在重庆一景区集体举办婚礼,8对还领取了结婚证。这一“新闻”在随后数天成为全国各大媒体和微博用户关注的焦点,公众的惊讶、祝福、调侃以及对婚姻的讨论,一度将这场特别的婚礼推向了微博热搜榜单。(6月1日 成都商报)
毕业季,离别季,本是单纯的同学情、师生谊,却被一起没有底线的“商业炒作”赚足了眼球,蹭够了热度。一毕业班43人、15对情侣、8对领证、集体婚礼,这些都是有分量的炒作资本,再贴上“毕业不分手”“最有爱班级” 等标签,被成功“策划”登上舆论热搜。随着媒体曝光,诸多细节漏出了马脚,这一策划公司和景区倒是达到“炒作”目的,句句“义正言辞”,毕业生却是失语的,不禁令人反思。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大学生恋爱早已成为大学校园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有情人终成眷属,对那些毕业仍能执子之手、走进婚姻殿堂的情侣,我们都愿以“成人之美”的心态送上诚挚的祝福。但如这般炒作,被浓浓的商业气息包裹,被各种策划炒作裹挟,却失去了本真的含义,结果是误导了公众、欺骗了媒体,让婚姻、爱情变了色。
“眼见不一定为实”,随着媒体的层层披露,不禁给人带来一种错觉,什么都是假的,有图可能是摆拍,视频可能是作秀。“班长”是假的,真实的身份是产品经理,情侣数、领证数也被刻意放大了。商家的回应倒是理直气壮,“这个没什么啊,要有一定的包装的效果嘛”,“那些又不是我要他们发的,我又没喊人来采访我,是他们自己来的”,俨然一个战场胜利者的姿态,毕竟一场不花钱的“成功”营销已经达到目的,仿佛又有谁在乎真相呢?
毕业生作为本场舆论风波中的焦点,集体失声总是给人一种很怪异的感觉,毕业旅行也好,集体婚礼也罢,年少轻狂也行,不了了之并非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毕竟社会影响已经造成,误读业已产生,这个“锅”肯定也会有人背。照片当中一位不是应届毕业生的女孩倒是揭开了盖子,“其实这只是策划的活动而已,我是去配合演戏的。”
这下算是彻底打了脸,毕业远行还需带上“尊重”,走出校园门、跨进社会门,如果怀揣着“拿诚信作交换”“拿婚姻当儿戏”的心态,恐怕也对不起母校、老师和家长吧。毕业季,让我们多一份初心,多一点纯粹,多一些自尊自爱,“商业炒作”请放过这群年轻人!
长江网网评员:史扬帆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