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笑:责任书满天飞亦是形式主义
2017-05-20 10: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在5月11日召开的山东省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谈到转变工作作风时严肃地说,“这些年乡镇、街道、村签的责任书、责任状满天飞,有些完全不符合实际,根本落实不了。签这样的责任书、责任状,实际上是上级在推卸责任。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任,对人民不负责任!”(5月18日新华网)

所谓责任状应该是仿照古代的“军令状”而来,就是以文字的形式明确某些重要工作责任,以便执行起来有据可查、考核起来有据可依。而这样的工作往往是带有全局性的或者是非常特殊和关键,因此才需要格外重视和关注。

与此同时,针对责任状往往会有严格的考核和验收,也有严肃的奖惩和问责,因此具有很强的约束性和震慑力。如此一来,责任状的存在,既可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责任心,还可以提升工作质量。应该说,要求签署责任状的确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形式和办法。

然而,责任书满天飞,过泛过滥、流于形式,“变味”甚至“变质”就成了大概率事件。有的只是走形式,既然其他工作签责任书,那么我的工作也要跟着签;有的忽视了签订的目的和作用,只重形式,不管落实;有的以签订代替落实,将责任层层推卸,当“甩手掌柜”,把工作的重心压在了基层,成了工作转移的“中间站”;有的把责任书当成“万金油”,一签了之,敷衍塞责……如此种种,都是缺乏担当感,没有责任心,不善于作为的表现,说到底还是没有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精神和魄力。

责任书“变味”的背后,究其根源,一方面是少数地方政绩观和执政观存在错误;一方面是不实之风、浮夸之风痼疾尚未根除。少数领导干部为了追寻政绩,不管工作的轻重、次要,都搞上下一般粗,以同样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工作,不顾实际、不分层次地搞一刀切地签订责任状。这样的结果只会增加基层的负担,由于时间、精力、人力、物力等因素限制,很多工作难免会被撒胡椒面,搞浮夸虚报,甚至会出现责任书打“白条”的现象。

签订责任书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和完成工作,尤其在针对一些重要的任务和项目时,签订责任书显得尤为关键。可是,一旦将责任书运用于所有工作,签订泛滥成灾,那就失去了签订责任书的初衷和本意了。如果对工作无利甚至贻误工作,那么这样的责任书显然是没有必要签订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都让基层签个责任状,将责任“包袱”压在乡镇干部身上,其实无助于责任落实,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对于这种虚晃一枪的责任书应该坚决叫停。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浅笑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