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唳天:“大学语文”逆势突围,需先放下“功利心态”
2017-05-19 11:0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在教育部一再重申要重视“大学语文”课之后,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始了行动。但无论是将其设立为除中文系以外本科生的必修课,还是一些大学老师将其作为教育科研的大课题,不可否认,在如今的大学课堂里,“大学语文”课依然处于边缘地带。透视这门课程所面临的尴尬,其实是为实现其所承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使命。(5月19日《光明日报》)

语文课不光是学习如何应用汉语的一门课,更是从古典与近现代名著中感受中华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独特的审美与价值观的一门课。在教育部重申要重视“大学语文”课之后,国内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大学语文”。但这些课程就好似没有“销路”,受制于既定的“课程安排”与学生需求,往往只能作为选修,学生们无非也就是去课上“点个名”,然后“该干嘛干嘛”。

之所以“大学语文”如此尴尬,主要是由于现存的一些普遍看法。从应对高中的考试角度来看,语文成绩不是个拉开“差距”的学科,似乎学好学坏一个样,时间还是花费在学“数理化”上更“靠谱”;从就业的层面来看,似乎“大学语文”学好了也不如学好一门“实用”的专业,现实情况是找工作看的是技术,又不是审美。正是这种“功利心态”支配了大众的选择,让语文不论在教育过程中的哪个时期都倍显尴尬。似乎在“诗词大会”与“朗读者”大热之时,语文的魅力得到了升华,人们纷纷成为了语文的粉丝。但事实上,这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节目的热度一过,“语文粉”也都“冷静”了下来。

笔者以为,“大学语文”要想破解尴尬境地逆势突围,不能只靠政府的倡议和节目的炒作。一方面,人文类的学科要侧重“体验教学”,而不是一个老师带着一帮学生在阶梯教室枯燥的“背书”。要调整高校课程设置,提升语文的课程比重与重视程度,加强课程的师资力量与授课建设才是逆势突围的基础。另一方面,“大学语文”的困局更是存在于整体教育体系中的尴尬。要一以贯之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与审美,脱离应试的束缚,从根本上放下“功利心态”,从小建立应有的正常心态,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而非被“功利心态”所左右。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鹏唳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