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狗熊表演失败就打它,好几次了。台下观众都在喊不要打,但驯兽师不理我们,继续打。”5月14日上午,网友“诺顿”在福州动物园观看猛兽表演时,拍下一段36秒的视频,记录了驯兽师体罚狗熊的全过程。(5月16日《海峡都市报》)
按理,动物园就是负责保护动物的地主,但如今,这种看法可能不得不修正,因为不少动物园现在做的事情,其实是通过圈养动物来实现营利目的。在商业利益驱动下,动物园保护动物的功能已退居其次,甚至走向了反面。
这是一个必须引起我们正视的问题,当下不断有虐待动物事件发生,无论是动物保护区域还是在市井生活当中,呈现出蔓延趋势,比如曾经轰动一时的虐猫剥皮事件,就极大地挑战着社会民众的隐忍底线。
无论是野保法,还是在2010年国家林业局和住房建设部分别颁发过的有关文件,都有禁止动物表演(虐待性动物表演)和野生动物与观众零距离接触(动物合影)活动的明文规定,但却缺乏对动物园、海洋馆等动物保护机构的约束条款,这也为动物园类场所出现的虐待动物行为留下了隐患。
不可否认,适度的、符合动物保护原则的动物表演,除了能给动物园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为动物保护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但部分野生动物观赏展演单位由于片面“求全求大”、技术能力跟不上、过度注重经济效益等原因,导致以不当方式对待野生动物、违规经营野生动物产品以及野生动物非正常死亡、伤人等事件时有发生。
如果不许动物表演,动物园没有经济收入,怎么可能有积极性饲养更多动物?从这个角度来说,应该要从禁止存在虐待行为的动物表演,以及鼓励展示动物原始生态的“动物表演”方面下功夫,才能让动物园回归保护动物的本位。
当然,仅凭一句“不得虐待动物”试图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毕竟立法的空白可能会造成社会对暴力的感觉麻木,同时施虐者的行也会变本加厉,进而引发社会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如何让动物表演顺应公众对动物保护的呼吁,减少虐待动物等现象的发生,当务之急,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制,特别是针对动物园、海洋馆等带有商业性质的动物保护场所,对于违反动物自然属性、增加动物不必要的痛苦和恐慌、延长动物痛苦时间等针对动物的身体和精神实施的暴力伤害行为,要有明确的保护性法规条文和惩处条款,让动物表演回归原生态。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