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科协公布了一系列对科研人员工作、生活情况的调查结果。该调查结果来自于中国科协在全国建立的五百多个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这些站点是国内唯一以科技工作者为对象的调查体系,所有数据和信息全部由一线调查员收集而来,因其覆盖广泛、布局合理、动态调整、规范科学而备受关注。科研辅助人员本是科技工作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科研辅助人员与科研人员的比例偏低。其中收入偏低、晋升机会少、不受重视等原因导致整个行业人才缺乏,并且流失严重。(5月15日 科技日报)
科研辅助人员,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完成科研项目而提供支持与服务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人员、文献情报人员和项目秘书三大类。根据国外多年的运作经验表明,科研辅助人员是科技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既往在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认识基本属于空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研究工作的蓬勃发展,关于科研辅助岗位的设置和人才库的搭建也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认知及实际处境上甚至还存在很多误区。
首先是思想认识不足,没有明确科研辅助人员是科研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认识到了科研人才的重要性,导致大量资源向科研人才倾斜;其次是科研辅助人员的激励机制及晋升机制不够完善,大量科研辅助人员无法独立申请科研项目、无法在科研成果上署名,但是这些都是评定薪资及职称的重要部分,由此导致大量科研辅助人员转型流失;最后是部分科研辅助人员思想素质、自身业务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导致自身价值观偏移,由于长期处于打杂“临时工”的工作状态,业务能力无法得到提升,长此下去,势必不受科研人员的重视,自身也越加松懈,最后导致自身被淘汰。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人才又是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但是现阶段大量科研辅助人员却长期处于困惑、郁闷状态,打杂的“临时工”状态。加强科研辅助人才队伍建设,改变科研辅助人员“工作重要,地位低”的现状,加快打零工的科研辅助人员的“转正”迫在眉睫。
长江网网评员:陈维佳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