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开药多挂号倒逼门诊挂号出台约束细则
2017-05-09 09:03:00 来源: 长江网

5月8日,北京市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满月”。监测数据显示,医改后本市药品采购费用和药占比均有所下降,市卫计委表示这符合医改的预期,以药养医的机制已不复存在。但是记者走访医院却发现存在“少开药多挂号”情况,有患者反映:药费虽然降了,但挂号次数多了。对此市卫计委表示,将对不合理的“多挂号”开展专项督导检查。(5月8日《北京青年报》)

什么是“少开药多挂号”?简单来说,就是让患者反复挂号,才能将需要的药品开齐。主要的方式有这样几种:其一,同一科室要求多次挂号。在看门诊的时候,患者到一个科室看病,医生以一次不能开全所有药品的理由,让患者二次挂号、三次挂号,才将患者需要的药品开齐;其二,到一家医院就诊,需要奔赴不同的科室,而不同的科室都要求患者挂号。比如有的人属于老年病,身上有多种疾病,就需要挂多次门诊号,才能将药品拿齐。

“少开药多挂号”不仅让患者多花了钱,浪费了时间,耗费了精力,还是医改的绊脚石。说白了,就是医院,就是医生,对利益的留恋,变着法子从患者兜里掏钱。这是对医改的深深伤害。

为何要进行医疗制度的改革?道理很简单,就是想破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就是想让医疗事业能够健康发展,只有让医改的效果是看得见的,是摸得着的,才能让医改有更加广泛的认同感。当“少开药多挂号”出现的时候,无疑会让医改的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实施了医疗制度的改革,降低了药品的价格,就从提高挂号费、诊疗费、检查费的层面体现医务工作者的价值了。最明显的就是门诊挂号费,从原来的几块钱,提高到了目前的10元、20元、30元,甚至是专家号、特需号的100元、200元。按说这样的改革也是需要的,降低了药品价格,要通过提高挂号的价格,来体现医疗价值。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可以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热情。遗憾的是,门诊挂号的价格提高了,随之而来的却是“少开药多挂号”。很明显,一些医生看重的是门诊挂号的收入。

“少开药多挂号”增加了患者的负担,让他们对医改的效果有了不满。就像报道中提到的一位市民,以往的时候他在某个科室看病,一次能够开两盒治疗皮肤病的药品,改革之后,同样的科室一次只给他开一盒,要想开两盒就需要挂两次号。

鉴于“少开药多挂号”成为了医改的绊脚石,这就需要监管部门继续细化门诊挂号细则,不给如此现象留下漏洞。最好能实现“一次挂号多科室共享”的制度,最起码在同一天里,不应该让患者多次购买挂号单。让多科室之间共享患者挂号的利益。

长江网网评员:郭元鹏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