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5月5日14时许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并于当天下午完成预定试飞科目,安全返航着陆,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C919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增强在全球航空市场地位的重要一步。据透露,目前C919得到来自各方的订单约570架,已经开启了创新成果市场化之旅。(5月5日新华社)
C919首飞成功的消息传出后,举国沸腾。但是,也有个别人提出质疑,这架大型客机的发动机、航电核心处理系统、飞控系统都来自外国企业,只有机头、机身、机尾、机翼等外部机身来自中国的成飞、洪都、沈飞、西飞等企业,创新的国产含金量究竟有多高呢?笔者认为,有些人之所以产生这样的疑问,主要就在于对创新的理解比较片面。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不同的行业,对创新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商言商,C919显然属于企业创新行为,因为它是面向民间航空市场,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利。而企业创新的定义,就是企业家为了更好地抓住市场机会,而对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C919明显属于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结合体。
从世界公认的企业创新定义来看,它并没有要求企业家自身生产所有的零配件,而只是要求企业家能够重新组织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研发出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的组织管理方式,即可认定为创新成功。国产大飞机C919经过长达11年的研发,虽然没有完全生产出组装C919所必需的各种零配件,但是,C919的产品属性,已经明显有别于市场上现有的大飞机。毕竟,企业家的市场创新行为与科研组织的基础研究和科学家的发明行为完全不同,必须做到全部或大部分研发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因此,国产大飞机C919应当充分认定其系创新之举,而与其自身零部件的国产含金量关系并不大。
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无疑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强大实力。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品牌效应。因为当今国际市场创新的竞争,基本都表现为国家创新体系之争,并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之争。如今,我国航空企业在国家支持下,成功研发出国产大飞机这一新型产品,已经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具有创新的土壤,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不仅值得国内企业界为之感到骄傲,而且也将有力地激发国内企业家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家加强创新,更好地将创新型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那么,中国企业家应该如何创新才能成功呢?笔者认为,由于创新是一项高风险活动,因此,在成本可控的范围内,不同类型的企业,应当采用不同的创新方式,而并非完全借鉴别人的创新之路。比如,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可以自主成立技术创新中心;而实力中等的企业,则不妨和其它同等规模的机构结成创新联盟,比如产学研联盟、企业与企业联盟等,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通过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方式,提高创新效率;而小微企业由于经济基础较弱,人才较为稀缺,而且平均生存周期不太长,最好针对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痛点,开展局部创新,比如零配件创新,及时满足客户需求,从而做大做强企业,进而逐步加大创新力度。
总的来说,企业的创新行为,关键在于捕捉市场机会,只要能够在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前提下,生产或者组合出创新型产品,即属于创新成功,而不应在乎其零配件等来源。只有严格按照企业创新的实际设置创新的门槛,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国家战略,使创新行为在国家主导下,让包括小微企业经营者在内的每一个企业家都有机会参与进来。
长江网网评员:郑楚彬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