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赛】朱鞠丽:“4月内3次买千元名鞋”拷问家庭教育
2017-05-01 10:1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4月28日,17岁的田明又一次向父亲田强提出购买名牌运动鞋的要求。从今年开始,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田明已经购买了2双价格在千元以上的名牌运动鞋,这是第三次提出购买。(4月30日 今日头条)

因为“爱鞋成痴”,高中生田明不顾“经济不算宽松”的家庭条件,竟在不足半年的时间内向父亲提出要买第三双千元名鞋。诚然,高中生正处在朦胧爱美的青春期,对自己有点讲究打扮和追求时尚的要求无可厚非,因此,对品牌运动鞋有特殊偏好,这不难理解。但是,田明却视自己这种让家庭吃不消的买鞋行为为“生活必需”,这是不是就显得很怪了呢?按照常识,4个月内也穿不了3双鞋子,更何况这是名牌鞋,其在质量、设计、美观等方面都有所保障。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奢侈的消费行为一定不是“生活必需”。

与此同时,孩子父亲的作为更能引起笔者的关注。面对孩子的无理诉求,父亲所能采取的措施也只能是“和他说好了过半年再买”;因为害怕孩子会“生气”,在家庭吃不消的情况下,父亲只好无奈地“希望能有人找到给孩子心理辅导的方法”。可见,在孩子的自尊心面前,这位父亲的种种妥协和无能为力无不彰显着软弱。“子不教,父之过”,这就显示出家庭教育的问题所在。

首先,父亲没有正视孩子把不恰当的奢侈消费当“生活必需”的心态心理背后存在的问题。一般的孩子知道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不行,在诱惑下都扛得住最后一根“稻草”。但是,田明的“不行”,究其原因,不是他缺乏对家庭条件的正确认知就是父母长辈平时对他要求不够严格。而无论是前者的“隐瞒不报”还是后者的耽于溺爱、疏于教导都恰恰反映出父母的失职、家庭教育的缺失。

其次,这位父亲对自己不够自信,缺乏当父亲的魄力,没有把问题摆上台面来,一遇孩子“紧逼”就只能求教于报刊。但即便是为了照顾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不能一味“小心翼翼”,否则只会过犹不及。而应该坦荡地和孩子交流,不能忽视“讲道理”,而且要以适当的方式“讲道理”。不然,当父母的不谙几分教育之道,不正是不合格的父母吗?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大人在当父母前一定要扪心自问,自己合格吗?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吗?对此问题,在探讨如何当好父母,做好家庭教育方面,笔者觉得,教育儿子“读书不是比成绩,是为了拥有选择工作的权利而不被迫谋生”的大作家龙应台和教育女儿“选一个开车送你,生病陪你,吃饭带你,下班接你而不是心疼你挤公交车,埋怨你不吃饭,提醒你少喝酒的男人在一起”的现代舞蹈家金星等就很有发言权。这位父亲不妨向这些父母学习,先当好自己,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再去教导孩子。

因此,笔者认为孩子“4月内3次买千元名鞋”的问题背后最应该拷问的首先是家庭教育。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朱鞠丽(广西大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