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会:理性看待治理云南游乱象出现的“阵痛期”
2017-05-01 10:10: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4月15日起,《云南省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措施》正式实施,整治措施包括“取消旅游定点购物”、“严禁旅行社发布、销售不合理低价游产品”等22条,力图彻底解决旅游市场乱象。经记者走访了解到,整治措施实施以后,没有了导游强迫购物,游客体验大大提升。但由于团费上涨,一些景区及配套饭店、土特产商店等的游客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澎湃新闻4月30日)

低价游看似好,门槛低,也促成了旅游市场“火爆”的表象。然而,就仿佛一个虚胖的病患,表面膨胀下泡沫几何,看看今日团费正常后的情景便知。正常的市场环境从来都是明码标价、一视同仁。而低价游以“低团费、强迫购物、高额回扣”等不正当形式转移成本,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换来的,则是一举多输的败局。

事实上,低团费就仿佛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后面的一系列消极反应皆因此而起。比如对游客而言,低团费让他们得实惠了吗?显然没有。正所谓“省钱买瘸驴”、“贵的不贵贱的不贱”。后期的被迫消费、景点遗漏、体验打折等早已抵冲了当属省下的钱,这还不算有的游客被宰、被辱骂、被殴打等梦魇般屈辱的经历;对景区而言,虚假繁荣背后则是根本性的伤害。充斥着欺诈和暴力等不和谐因素的旅游市场是对民风淳朴、民族文化深厚的云南游的致命破坏。直接指向了云南游的口碑和金字招牌。

可见,云南此次出台《整治工作措施》、铁腕治乱,不过是为之前云南游过旺的虚火降降温,挤掉泡沫。令民风淳朴、民族文化浓郁的七彩云南还原其本来面目。而通过记者走访,这一推测也得到了证实。“购物没有导游跟着了,游客玩的非常舒心,对旅行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但同时,也出现了“负面”效应——游客数量明显下降。从旅行社、景区,到饭店、购物店,人数锐减。这不禁令人忧心忡忡,真金白银的收入减少了,这样的铁腕整治到底能持续多久?最终会不会因向眼前利益妥协而出现反弹?

如果客观分析,就应该认识到,当前游客数量锐减,不过是游客对团费上涨所产生的 “应激反应”,是根治积弊沉疴所出现的“阵痛期”。对习惯了接受以往低价的游客而言,面对团费突然上涨,多会采取保守反应,这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然而,市场主体对利益得失的计算从来都是理性的。如果治理措施能够坚持下去,最终,良好的口碑和美誉度定会赢得游客的回归。

而云南旅游市场,才是最大的受益主体。游客减少,收入降低只是表面。但在根本上,可以倒逼旅游市场从商品、服务到监管各层面都实现升级。没有了低团费下的定点消费,旅馆、饭店、土特产品店就会想方设法通过正当竞争方式来揽客,而不是恣意地天价宰客;各景区则更应变压力为动力,借此机会改善旅游的自然人文环境、充实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提升游客体验。同时,告别低团费后,导游收入有了保障,没有了后顾之忧,工作内容和态度自然就容易回归正常。对当地旅游市场而言,这实乃“外部经济”效应。

可见,云南省出台的措施,使团费回归正常,实乃一举多得、治理各种乱象的抽薪止沸之计。即便出现暂时的“阵痛期”,也应该长期坚持下去。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李兴会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