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安徽省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制定印发了《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意见中明确表示,自2017年起,合并普通文理科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文理科录取分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职(专科)批,共5个批次。
自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以来,各地合并高考录取批次的改革就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当中。目前,已有浙江、广西、四川、湖北、广东等十余所省份合并二三批次招生,上海更是合并了一二批次,本科招生不再划分批次。今年,已有北京、海南、江苏、新疆等省份提出要合并二三批次,山东、海南、浙江将合并一二批次,2017年全国合并高考本科录取批次共计22地。
取消高考本科录取批次已是大势所趋。
对此,大多数教育界专家表示赞成,认为此举将带来诸多好处。一是解除考生的“名校情结”,使考生能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专业;二是破除高中学校对“一本率”的盲目追求,减轻学校升学压力,将目光投向学生的素质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上来;三是促进高校之间的公平竞争,拿掉“一二本”大学身上的“保护伞”,“三本”学校也能凭借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吸引生源;四是消除社会在招聘人才时的学历歧视,让用人单位不再只看“出身”,而更看重具体个人的素质和能力。
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的人对这一改革目标达成的有效性持怀疑态度。有网友评论此举只是“换汤不换药”,考生家长还是会选择原来是一本、二本的院校,“985”、“211”大学仍是大多数考生梦寐以求的目标。更有网友调侃,合并本科录取批次,也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用“三本”的分数去上“一本”的大学。所以,老师家长学生还是会“唯分数论”,应试教育还是会压倒素质教育。最后,用人单位还是更青睐于名校毕业的大学生,“985”“211”大学毕业的招生门槛或将长时间内继续存在。
究其原因,无外乎回到了如何区分高校质量和辨别人才好坏这一个根本问题上。重点大学的办学质量比普通院校好,重点大学出来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比普通院校的高,这是社会的普遍共识。就算不是绝对的,也能增大考生选到好学校,单位招到好人才的几率。在高校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标准缺失的情况下,“一、二、三本”是帮助社会判断学校好坏和人才优劣的一把标尺。
因此,消灭教育歧视,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不在于表面上的“合并”,而在于实质上的“融合”。我们亟需建立一套全方位、科学化的考核标准来对大学的办学质量进行“打分”,让一所大学的优势劣势被大家看得见、摸得着。这样,大家对于大学的选择和评价才不会是盲目的和片面的。
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考核标准应该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硬件包括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软件包括学校的学术水平、人才培养、社会贡献等。同时,还应将教育部、学校师生、社会人士对于学校的考察和评价结合起来,给每一个大学打出一个合理的“分数”,正如“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评估所做的。
此外,用人单位也应完善其人才选拔制度,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考核和评估,对人才的选拔应注重其本身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用是否是名校毕业生这一个简单粗暴的标准来衡量。
只有大学在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达到教学质量的提升,社会对大学和人才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对教育负责、对社会负责。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雅舒(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