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注水”源于平时工作没有“流汗”
2017-04-27 15:53:00 来源: 长江网-

某地召开专项工作会,规定汇报材料至少5000字,结果不少单位材料冗长空洞,除去少数工作内容,其余多为空话套话,会议效果大打折扣。(4月26日,人民日报)

听工作汇报是检查工作的必要环节,为了突出实效,听到更多“干货”,上级部门经常会对汇报作出一些要求,比如汇报字数、汇报时长、汇报方式等。上级部门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在现实的运行过程中,收到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倒不是上级的要求有多“奇葩”,相反是因为下级在汇报时经常“注水”,采用“干货不够,胡编乱凑”的策略。

为何该地下级部门要在专项工作汇报内容上“注水”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上级要求汇报字数必须达到5000字吗?也许有一定的因素,但是恐怕更多还是平日工作做得不够扎实,不够细致,导致了要写汇报材料的时候,没米下锅,无话可说。换言之,汇报内容“注水”乃是源于日常工作没有“流汗”。

实际上,用套话废话拼凑汇报内容,只是“注水”汇报的一种拙劣的伎俩。还有一种高级的“注水”汇报是,用所谓的“亮点”“特色”“经验做法”填充汇报内容。表面上看,这种汇报是成果满满,干货十足,可事实不过是单位的“笔杆子”们本着“拿来主义”的精神,利用各种途径,将其他地方的经验做法,加以整合然后进行“移植”的结果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写汇报材料的“笔杆子”们,挖空了心思,耗费了精力,但是意义仅限于应对上级检查,对实际工作的推进,没有任何的作用和价值。

与套话废话“注水”汇报相比,那种信奉工作“干得好”不如汇报“写得好”的花式“注水”汇报,危害有过之而无不及。用套话废话凑字数,顶多算是态度不端正,存在敷衍了事的倾向,可是用假经验、假亮点、假特色“注水”汇报,则涉嫌故意欺骗上级,是一种典型的形式主义。

总之,不管是套话废话满天飞的汇报,还是充斥着假经验、假亮点、假特色的汇报,无不严重地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本质上都是一种只会做表面功夫,不会真抓实干的“歪风邪气”。对这两种不唯实的汇报文风,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因为此种汇报文风折射出来的是,领导干部对工作的不落实、不到位、不走心。

要破除杜绝类似的“注水”汇报,还需要“两手抓”。一手抓精简文风,拎干汇报“水分”,倒逼汇报出“干货”,接地气;一手抓务实调研,强化日常督促检查,多下基层听民声,多跑现场看实效,切实让“注水”汇报失去生存土壤。不过,这“两手抓”都还只是治标之策,要想治本,还需领导干部踏踏实实抓工作,多在工作上流汗,为工作流的汗越多,汇报的内容就越丰富,越真实,越带有“泥土味”,因为汇报“注水”的“病根儿”是工作没有“流汗”。

长江网网评员:沈道远

编辑:张亮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