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滴直播”中出现全国多地学校的课堂直播画面,引起热议。参与视频直播的学校涉及多个省份,从幼儿园至高中毕业班都有,直播场景多为教室。(4月25日澎湃新闻网)
把直播镜头对准到校园课堂等特定场所,众人褒贬不一。争论中,能听到“存在即合理”的声音。但这种集体性的网络公开直播,本身是否合法合规,显然被大多数人所忽略。毕竟,网红直播“点对众”模式,网红们已具备直播内容的知晓权,并以此产生盈利;而课堂直播是“众对众”形式,全体学生都对直播都知晓吗?不得而知。但可肯定的是,哪怕有一个学生不同意,课堂直播的视频就不能上传到社交平台上。
课堂在知识传授方面,是开放性的,但在环境空间上,一定是有区别于其他场合的独立性。对于学生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人身安全的保护,是学校的应有之义,但跟风式地来尝试网络直播,把学生方方面面都推进陌生的成人世界中,这是教育的失误。暂且不表隐私和权益等法律概念,单就教育者本身,就能从中映射出其“懒政”思维在作怪。
一些老师追本溯源,说课堂直播是学生家长推荐的,有“提供证据”的初衷在里面。这里面牵扯到学校和家长在学生自律问题上的责任归属——老师跟家长反映学生问题,有家长觉得老师是在针对孩子,个别孩子也会对发生的事情不承认,老师似乎百口莫辩。这样的背景之下,经家长“友情推荐”,课堂直播闪亮登场,“有图有真相”,问题看起来简单化了,学校和家长的衔接也因此“高效”起来。
但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在于,没人去倾听学生们的感受。自身隐私权被全盘让渡出来,且是要切入到整个网络的视线之中,这是很没有安全感的事情。因为,你无法确定的是在屏幕那头,到底是关注还是猎奇,是窥探还是监视。学生势必要分心于镜头高悬的网络直播,对学校而言,更是教育执行力的分流和消解。这显然违背了自身初衷的。
教育学生以自律,这本来就是课堂上的重要内容。想着用摄像头来替代教师属性,这就是“懒政”无疑。有的表示摄像头安装了一个月之后,学生在纪律方面的表现“好很多了”,但这句话深层次的语境是:一个镜头就能让学生表现“好很多”,那之前老师在教育方法上是否就瓶颈了呢,否则,怎能轻易被直播给“比下去”?直播能在课堂上走多远,目前存疑,但当它“下架”之后,课堂自律是否还能保持高水准,到时就真考验教育者的水平。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谢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