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水滴直播”的网络平台中出现全国多地学校的课堂直播画面,引起舆论热议。家长有赞有弹,专家称涉嫌侵犯隐私。(4月25日澎湃新闻》)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个个新兴的行业逐渐蓬勃发展起来,特别是视频直播掀起一波波狂澜,让用户随时随地观看、点赞、聊天,并能及时便捷分享到朋友圈、微博、微信,让整个社会惊呼“全民媒体”新时代到来。
孩子教育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共同价值追求目标。随着网络强国建设规划的实施,中国教育深化改革,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着眼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教育部公开表示的基本思路是采取应用驱动,,“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是当前从不同侧面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基本途径。
传统课堂拘泥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对象,越来越滞后于现代教育快速发展。北京十四中流动教室、走动课堂、非固定班集,自由选择课程等大尺度改革对现行学校教育模式实现了新突破,较大程度上实施了因材施教,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个性需求。目前各学校开展的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比赛,突破了传统课堂模式,吸引着大量教师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课堂直播上了网络平台,本质上仍然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表现形式,较之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将上课画面分享给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在线教育”,只是在开放程度实现社会扩大化。家长或其它社会成员可以分享教育资源,更多了解教育与反馈的动态细节。作为学校或教师,敢于公开直播课堂过程,充分体现出锐意教育改革的自信与胆识。课堂是一个公共地带,不属于私人领地,在线教育得到社会认同,网络直播是更大意义的开放,与许多学校推进的“随堂听课”、“学校开放日”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呈现给几名指定教师、专家、领导研讨的教育案例,现在毫无保留地全盘搬到更多教师、专家、领导们面前,乃至社会各层次百姓眼前。内行的可以看门道,外行的可以看热闹,热心的可以了解孩子成长点滴,事不关己的可能闲心欣赏表演,如《爸爸去哪儿》一样,或许能够领悟些许教育感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一方面肯定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做法,认为在得到老师、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将上课画面分享给其他班级、学校,这是在线教育;另一方面,他也指出了网络平台直播课堂不利之处,认为将教室甚至寝室画面全天候公开直播,显然不妥。教育改革发展需要深化推进,一个个教育问题需要理论与实践螺旋循环式探索与总结。直播课堂可以为大众接受,直播寝室可以限于学校内部管理;分享式在线教育可以接受,全程直播课堂可以指定对象限制范围,便于教学教育交流研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全方位推动教育改革取得实效。
直播课堂网络化能充分发挥资源共享共建的公益性,但前提是必须做好安全保障工作。正如一位律师所担忧的,直播画面流传到社会上,可能涉嫌对个人隐私、数据安全、人身安全的侵犯。直播课堂的内容、时间、形式和范围,学校应该广泛征求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或直播精典课堂,或截播精彩片断,或点播个别案例,或即播公开活动等等,形式不拘一格,只要不触碰法律底线,对学生安全和名誉不造成危害,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深受学生、家长、教师欢迎,值得尝试。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