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随着共享单车进入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违停乱放,侵占公共资源等问题逐渐暴露。为此,各地陆续出台监管意见,城市共享单车发展有望纳入规范化管理。(4月24日央广网)
近年来共享单车快速进入大中城市,车辆投入数量井喷式增长,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16年,共享单车投放量是200多万辆,而2017年的投放量则是近2000万辆,共享单车既环保,又方便,且占地面积小,有利于缓解交通紧张压力。
然而,在给市民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出现不少的问题:有的将车随意乱放,甚至“躲”起来;还有的不爱惜,随手乱扔;尤其是违反交通规则的现象时有出现,不按非机动车道行驶,不遵守红绿灯指挥,有的甚至还将前车筐当座椅载个大活人或者直接登在后车瓦上玩起了魔术,共享单车如不按规按约骑乘不仅造成损害,而且带来事故。
另外,共享单车企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收取的押金退兑不及时,收取容易,退钱难;二是有些经营企业还没有为用户买保险;三是提供的单车质量还没有完全过关,时不时出现问题。
共享单车出现的时间不长,但不少问题成了社会议论的焦点,为此不少的城市制定了相关的规定,有的加强了对共享单车的交通监管力度,在主要的路口进行盘查,对违章者进行罚款,有的对违规违约者采取提高车辆使用的收费标准等措施,这些措施都有效,然而,共享单车数量巨大,骑乘的范围非常的广,光是进行专项治理或者就事论事的查处很难达到治本,也将耗费大量的监管成本。
共享单车与机动车相比有其特殊的地方,骑乘不固定,一会可以骑这辆,一会又可以骑那辆,除了收费和行至路线有跟踪外,不比机动车在交管部门建档立案,再则,从目前看,交通电子眼监控的主要对象是机动车,而非机动车无牌无照很难抓住其交通违规。由此,导致一些人的自由心理,车不是我的,即使是违约违章来无踪去无影,没有当场抓住你奈我何。
共享单车是刚推出的新事物,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办法,随着共享单车的加快发展,急需进行规范和制约,笔者认为,共享单车即使是无车牌照,同样也应纳入交通管理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利用现有的电子监控设备采取人脸识别的办法找到违章者,而对于乱停乱放的违约者通过安放在车上的定位装置进行跟踪,不仅要进行处罚,而且更应纳入诚信管理体系,对严重违约违章者列入失信黑名单,同时,对于经营企业也应在收费,押金及提供的单车质量等方面进行规范,违反者同样要以失信相待,如此才能对提供者和被骑者双方进行制约,从而使共享单车健康有序发展。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罗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