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知名内地女导演、制片人杨洁女士4月15日因病去世,享年88岁。她因担任86版《西游记》总导演而受到关注。曾在86版《西游记》中饰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表示,自己从迟重瑞先生处惊悉杨洁导演去世。他在微博中称,这是中国电视剧的巨大损失。(4月17日中国新闻网)
去年杨绛先生去世时,曾引发了一次“全民纪念”的热潮,有人称这种纪念属于跟风、附庸风雅、满足虚荣心的活动,也曾有过质疑——人们是否真的在怀念杨绛?如今,随着86版《西游记》导演杨洁女士的去世,恐怕这种纪念氛围又将卷土重来,问题在于,不管人们怀念的过程,属于真切追思还是在标榜自己,它都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一说到六小龄童,很多人就会立马想起《西游记》;但对于杨洁,人们心中或许并没有那么深刻的印记。然而,一部电视剧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能够深入人心,演员的演技必不可少,但更依仗导演的功力。近年来,关于小鲜肉和老戏骨之间的争议,充斥在整个电视电影行业,每每遇到电视剧制作拙劣、情节堆砌等问题时,观众们往往指责演员的演技出了问题;其实,电视剧市场上的输赢关系,导演的剧本架构能力和拍摄手法,才是决定性因素。
86版《西游记》之所以能够在几十年里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就在于其对人物形象的生活化。从如今的视角看来,或许剧中的特效和人物化妆相对拙劣;但从角色的定位到场景的设计,无不体现着一代导演和一众工作人员的技艺。反观如今的电视剧,五光十色、珠光宝气的装饰应有尽有,各种琼楼玉宇、碧瓦朱檐,场面不可谓不宏大,叙事不可谓不波澜壮阔,可唯独缺少的,是导演在拍摄时的走心感。
导演对某个演员的定位,以及对某个脚本的理解和表达,其实才是一部电视剧能否深入人心的关键因素。
具体到杨洁女士对于86版《西游记》的表达来看,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多的体现的还是一种“人性”。在电视剧当中,我们看到的虽然是一众妖魔鬼怪,但是在这些妖怪身上,更多的还是人类社会七情六欲的传递。诸如“三打白骨精”“悟空下油锅”等场景,表现的也是人们辨别是非曲直的人性考量,以及面对师徒情谊和生命陨逝时的艰难抉择。能被人们记住的,其实都是一些生活真实场景的再现,而在记住的基础之上还能时常念叨,这才算是导演和演员的功力。
对于杨洁女士的追忆,可能很多人会选择怀念86版《西游记》开始,这种现象是令人欣慰的,因为我们的选择,恰恰是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出发,86版《西游记》代表的不仅是一代导演的拍摄和表达功力,更承载着跨越几代人的记忆。
这几年,文化圈常常会有一股“怀旧”风潮出现,并不是说人们开始念旧,而是在面对文化风气新旧交替时,难免会让人产生一种不适之感。
文化艺人和知识分子的消逝,代表的固然是一个时代的更替,可在怀念之余,我们仍然需要反思——我们到底在怀念什么?是知识、文化还是历史?我想,这些因素恐怕都有,更多的,是怀念一个文人和一个时代的高贵品质。
前人的高度我们可能无法企及,但至少也要懂得怀念的意义,追忆一位逝去的老人,怀念一位故去的导演,其实是在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文化观念。当下文化市场上所充斥的浮躁、奢靡的氛围,正在渐渐淡化已有的文化品格,在传承老一辈文化人的精神财富时,不妨多从 86版《西游记》、旧版《红楼梦》身上找寻当年的影子,或许才会发现,原来这些才是经典。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宋潇(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