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挂一门课只交80元,大二竟然涨到了1学分100元,如今1学分要300多元,一个毕业设计10学分就要交3860元。”近日,长春科技学院多名学生反映,学校收取高额重修费且逐年上涨。对于学生不断上涨的重修费,不少学生表示,无力承担。(4月14日澎湃新闻)
此新闻一经报道,便引发了社会群体的激烈讨论,不少在校大学生也表示深受感触,这足以说明全国范围内变向收取重修费的高校不在少数,这很可能是一个普遍问题。正如报道中提到,学生“无力承担”才会集体反映,这那是不是意味着学生如果“有力承担”,重修费就会在学校和学生之间心知肚明地收取下去?这种得过且过的教育生态应当警惕。
要知道,重修费无论多少,学校都无权收取。教育部在关于高校收费管理的问题上曾明文规定:高效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学费、住宿费、和考试费三类,学校不得向学生收取重修费。显然,该校做法已然违规,高额收取费用甚至涉嫌敛财,相关部门理应进行详细调查和严肃处理。不过,让人疑惑的是,既然教育部有这样的明确规定,该高校还要明知故犯呢?
我想,这很可能是高校和学生之间打的一场“心理战”,通过打着激励学生的幌子,巧借了学生挂科后不自信的心理特点。要知道现实生活中,学生为了能够修满学分顺利毕业,惯用一种“借钱消灾”的思维模式,加之挂科同学一般都底气不足,为了能够借重考匆匆了事,对于学校收取也是能忍则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久而久之,学校收取费用便无所顾忌,重修费成了一种校园“潜规则”。
要知道,收取重修费,对于同学本身也不公平。虽不排除一些高校尝试通过重修费而对学生进行激励作用,但如果无止境地收取则是给学生的经济施压,此举实在是不可恭维。试想普通学生,如果课程因为课程没学懂而挂科,由于自尊,不想和家人开口,就只能从生活费中“垫付”,如果收取高额“重修费”,必然招致报道中“无力承担”的学生不满。激励不多,怨言不少,这算哪门子教育方式?
当然,这也是高校在提升教育质量上“黔驴技穷”的具体体现。目前高校本科学生重修制度的实质意义是一种补考,那么补考的目的自然是为了学生能够查找不足,及时掌握之间未能掌握的知识。高额收取重修费,则是全盘寄希望于外界强制力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突破,反而未能从根源上查找学生挂科的问题和潜在的学习困境。教育的问题上,无计可施更为值得警惕,所以高校管理者也要从这种的“一刀切”处理模式中照见教育之不足,从而寻找创新的管理模式。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强德平(陕西师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