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大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即日起,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内暂停审批餐饮、客栈,并对现有餐饮、客栈服务业进行整治和规范。4月10日,云南大理沿洱海环线餐饮、客栈经营户关停期限最后一天。当晚,大理双廊客栈协会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据初步了解,洱海环线将被关停的餐饮、客栈约4000多家。11日起,当地执法人员将开始巡查,未自行关闭的,将被强制关闭。(4月11日 澎湃新闻)
十年前,新华网曾撰文,对洱海和滇池治污情况进行了报道。文章指直同为高原明珠的洱海和滇池治理效果的天壤之别。滇池污染依旧,洱海治污略胜一筹。十年过去了,洱海在治污路上的“更上一层楼”上而努力。为了治理洱海,全面关停洱海周边的餐饮、客栈,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足见决策者决心之大。苍山洱海的美景或许将会更加动人。但治理的方式和力度,已经有群众为生计开始发愁。一面是生态,一面是发展和群众生计,考验的是洱海治理者的眼光、智慧和担当。
与十年前的“三退三还”取得成就相比,沿湖而生的4000多家餐饮、客栈,已经是洱海污染的新来源。与农业生产者不同的是,餐饮、客栈所形成的污染更强于农业。并且,餐饮、客栈的经营者,在对治污决策的互动上,也要强于前者。在治污过程中,不少餐饮、客栈确实主动的加入了上治污设备、自主关停的队伍中来。这些确实是一个让人欣慰的事。然而,关停到何时,治污要治到何种程度,需要各个经营者承担多大的治污成本,不应该是一个蒙在鼓里、久拖不决的问题。
面对“洱海最严禁令”,政府有责任推进,群众也有义务支持,但前提和基础是,应该让支持者和参与者明明白白的加入其中,而不是被动应对。大理证照不齐的客栈比重或高达70%以上。这就意味着这些经营者必须完善证照所要求的各种设施、措施,需要从业者必然的付出才行。洱海治理,必然离不开靠湖吃湖的业者。让从业者知道如何去治、了解治污成本,要远比从业者被动执行要强得多。
然而,在此轮洱海最严禁令面前,从业者只有配合的份。虽然大理州表示,餐饮、客栈等关停期间,不收取相关税收,但租赁费用、人工费用以及经营者自身的生活来源失去了保障,不能不说给从业者积极主动加入治污留下了阴影。
洱海治理是一个系统过程,洱海污染也是个历史欠账。人口承载力严重超标,排污治污设施严重不足,治理当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包括决策者、从业者在内,都希望尽早恢复洱海的“潭面无风镜未磨”的清澈之美。所以,治理的过程,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需要加强互动,政府和从业者各自承担什么责任,各个时段需要开展什么工作,都保持良好的沟通和透明的决策,这是共同治理洱海的需要。
苍山洱海,风花雪月,是自然和人文的结晶。保护好洱海就是保护洱海长远发展的饭碗。在保护洱海这个宏大主题上,与从业者的生存对接同样不能忽视,否则,轰轰烈烈的保护洱海之下,会涌动着群众的不安和抵制。
靠湖吃湖、治湖护湖并不矛盾,但不能不加约束,毫无章法。既取之有道,又治理有轨,既从污染源这个现实着手,又要从洱海人口承载量这个大局着眼治理,既要官方大力推动,又需民间有力互动,这才是洱海治污之道,也是洱海实现海清民富的根本。
长江网网评员:张立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