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卫视《人民的名义》播出劲头越来越足,这部集结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张凯丽、张志坚、柯蓝、胡静等近40位明星的反腐政治剧目前豆瓣评分8.8分,收视率破2,成为名副其实收视口碑双赢的神剧。(4月7日《沈阳晚报》)
在《花千骨》和《琅琊榜》播出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很少有能像《人民的名义》这样引起街头巷尾的热议的佳作,不仅剧中的台词“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达康书记别流泪,祁厅长会笑!”……等变成了段子和表情包,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甚至连《人民的名义》的同名小说的销量也在一路上扬。然而,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绝不仅限于此,还有演员的低片酬。
《人民的名义》投资1.2亿,与1.1亿的《琅琊榜》相比,成本并不算低。然而,在演艺明星片酬不断高涨甚至占到投资成本70~80%的现实面前,有陆毅、张丰毅、张凯丽等40位知名演员参加演出的《人民的名义》,片酬总支出只有4800万元,占该剧总投资的40%,根本抵不上眼下一个当红偶像演员个人的片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更重要的是,这一奇迹打破了圈内拍大片必须高薪请名角儿的魔咒。
不可否认,一些老戏骨之所以愿意放弃高片酬,参加《人民的名义》的演出,的确有导演李路刷脸的因素。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与过硬的剧本也有着一定的关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力度空前,党中央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的坚定决心,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绝态度将从严治党不断规范化。而《人民的名义》的剧本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艺术的形式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反腐问题的现实关切。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好剧本,才深深打动了演员,片酬开出了友情价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影视创作从来都是高原多,高峰少。特别是在当下,由于一些影视剧过分强调商业化运作,不愿意在剧本的创作上多下功夫,只希望用明星大腕撑门面的方式来换取市场认可,导致演员的片酬在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也助推了演员尤其是一些知名演员的片酬不断飙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少对艺术作品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高原多,高峰少”的现象就变得就在所难免。不过,《人民的名义》一路走红持续火爆,则向我们证明了文艺圈的一句口头禅:好的本子加好的班子,一定会出好的片子。
影视作品属于精神产品,只有抛开功利心态,在剧本创作上多下工夫,才能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之为好作品。而好作品必须以好剧本为基础,有了好剧本就不必为了花费高片酬请当红明星而绞尽脑汁。所以,影视创作要想攀登高峰,就应该关注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百姓关切。只要剧本过硬,就能够吸引好演员,即便是低片酬也能拍出好作品。否则,缺少了对剧本本身的认真打磨,高片酬拍片恐怕也难以叫好又叫座。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根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