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清明祭扫时节,“厚葬”现象再度引发热议。“死不起”“白色暴利”年年成为热议的公共话题。一边是动辄数万元的墓地,一边是价低却冷清的“绿色丧葬”。(4月3日新华网)
地葬,即将骨灰盒埋在地下,地上立碑。这种方式花费在武汉地区少则数万元,多则超过10万元甚至20万元,以平均面积在0.7到0.8平方米左右算,已远超商品房每平方米万元均价,但趋之者若鹜,是以为“厚葬”。
目前,国家大力推广的绿色殡葬主要分为两种,除了有花葬、树葬、草坪葬、江葬、海葬等不留骨灰的生态环保葬,还有利用楼、廊、堂、塔、墙等立体形式存放骨灰的节地葬。相对于地葬,占地面积少且价格便宜,而这些方式被社会普遍认为都是“薄葬”。
“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厚葬”才能表达对逝者的感情,才能在亲朋好友面前展现“孝心”二字。所以,“厚葬”背后隐藏的含义,除却情感,或许还有面子,或许还有好风水能“庇荫后代”的陈旧思想。
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母慈子孝应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每一刻,与其风光厚葬,不如让亲人在世时感受到爱与温暖;与其花重金购置“豪华墓地”,不如平日对亲人落落大方;与其寄希望于“风水”,不如拼搏奋进让亲人一世无忧。
“绿色丧葬”的推广在于宣传解释。节地生态葬环保且价格亲民,很多民众没有选择它,主要是源于缺乏了解。宣传鼓励民众接受节地、生态、环保的安葬理念,还需多方共同努力,让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千家万户,入心入脑,让民众摒弃旧思想,接受“厚生薄葬”的新风俗。
“天价墓地”的遏制在于政府调控。在利益诱惑下,一些经营性的陵园公墓违规开发销售,通过囤墓、超标建墓等手段获取暴利。政府一要加大对非法炒墓等乱象的处罚力度,建立监督机制;二要不断调整公墓建设规划,开建和扩大公益性公墓的规模;三要指导陵园企业完善殡葬服务价格监督措施,形成合理、严格的定价机制。
孝心不论厚薄,真情永驻心间。
稿源:湖北日报网
作者:王语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