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超:看《朗读者》,构筑至善精神家园
2017-03-29 11:05:00 来源:湖北日报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大受欢迎,作为一名普通受众和高校传媒教育教师,我深感振奋。一是因为主持人董卿作为全国人民喜欢的主持人在后成名时期仍然恪守传媒人的社会责任,在国家电视台上传播正能量,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二是由于栏目将推动朗读这项老百姓广泛热爱并参与的文学艺术活动的不断向前发展,从而突显有声语言艺术在服务社会方面的功能。

参与节目的朗读者,既有专家名人,也有普通百姓;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凡人大爱。从主流媒体的报道评论和微信朋友圈里的点击量转发度看,几成顶天立地、铺天盖地之势。

互联网时代,丰富的是传播介质,不变的是核心价值,唯有扎根生活,服务人民,文艺作品才能获得大家的喜爱,才能生发出持久、旺盛的生命力。

什么是朗读?我的恩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李晓华教授主编的《普通话口语教程》中是这样定义的:“朗读,是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再创作活动。朗读绝不是简单地见字出声地念,而是一种创作性的语言艺术活动。”

可见,朗读是基于文学的艺术活动,是朗读者充分分析、理解文学文本后,运用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再创作。

朗读的前提是阅读,与无声文字进行对话,对无声文字进行解码,理解文字承载的信息,充分调动感受、想象,酝酿无声文本转换成有声语言的形式与效果。

朗读的过程是在大脑中枢指挥下的心理情感机制、语音与发声机制、体态调度的综合展现,由于朗读主体参与朗读活动的心理、生理环境复杂多变,每一遍朗读的呈现和效果都会不尽相同,这也构成了所谓“遗憾的艺术”的独特美感。

关于朗读,前人著述颇丰。中国播音学奠基人、中国传媒大学已故教授张颂先生所著的《朗读学》《朗读美学》是朗读理论的扛鼎之作。在主流媒体举旗倡导、社交媒体应声相应、广大受众积极行动的今天,学习朗读理论,掌握朗读技巧,是提升朗读者朗读水平的必需。

民族要复兴,文化当振兴。看《朗读者》,做朗读者,徜徉文学艺术的世界,构筑至善唯美精神的家园。

稿源:荆楚网

作者:龚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