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记者从贵州省卫生计生监督工作会上获悉,2016年贵州建立了全省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单位档案,其中234家相关单位因7个方面违法违规行为,遭到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3月21日贵阳晚报)
贵州省卫监局2016年对全省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了234家接种单位存在着资质不明、人员资质不全、疫苗采供记录和索证不全、冷链转运和贮存不规范、接种违规等7个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关键是二类疫苗与一类疫苗不同,是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主要用于常规免疫没有覆盖的人群接种。
实际上,在我国,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虽然不管是流通环节还是使用环节,技术要求都应该是一致的。但采购方式、供应渠道不同。一类疫苗由政府采购,之后通过疾控系统逐级分发,最后到接种单位。因而在供货、运输、储藏、使用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范,不存在什么问题。但二类疫苗就不同了。二类疫苗是生产企业可直接向经营企业供应,也可向疾控部门、接种单位供应。经营企业可向疾控机构供应,可向接种单位供应,也可向另外的经营企业供应。因此,如果监管不严,很容易被人钻空子。
一些接种机构以一类疫苗断货为由,让人接种二类疫苗。如:去年4月,郑州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原本定期免费接种的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俗称“糖丸”),改成只能付费打“灭活针”,一针173元钱;再如:有些接种机构采购假疫苗。去年3月,山东济南某母女涉嫌非法经营二类疫苗被查出,涉案金额达5.7亿元,流入了全国18个省市。近年来,中国疫苗安全问题一次一次地被推上风口浪尖。
接种疫苗关系到儿童的健康,关系到中国的未来,但疫苗接种的混乱给人带来深深的“恐惧”。就像贵州省卫监局2016年对全省二类疫苗预防接种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就发现了234家接种单位存在着资质不明、人员资质不全、疫苗采供记录和索证不全、冷链转运和贮存不规范、接种违规等违法违规行为。试想,资质不明,人员资质不全,这些人就有可能跟一些不法疫苗生产企业等相互勾结,从中获利。疫苗采供记录和索证不全,更说明那些接种机构在疫苗采供中存在着问题。假如没有问题,为何不做好采供记录,不保存好相关采供资料呢?冷链转运和贮存不规范,说明那些生产和供货企业运输条件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这怎么能保证疫苗的质量呢?
疫苗接种不是一件小事,千万不能当儿戏。这不止是给人带来恐惧的问题,更是影响到中国的未来。二类疫苗的市场混乱并非“一日之寒”。长时间大量的疫苗流入非法渠道,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说明食品药品监管工作中存在漏洞。所以,二类疫苗尽管采取市场定价,但是有关部门应该将其强制性采取与一类疫苗类似的流通环节,逐层销售,并且严格备案。疫苗买多少用多少都要严格登记,剩余疫苗是否可以统一回收,从而杜绝个人非法运营。
长江网网评员:胡建兵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