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老伴和孩子们,你们要保重身体,照顾好小孩子们……”看着父亲留下的遗书,家住市南区的陈女士不禁潸然泪下。3月11日晚上7时许,她发现60岁的父亲不见了踪影,情急之下赶忙发动亲朋好友寻找。然而,三个小时后,陈女士却等来了一个噩耗,老人的遗体在海边被发现。老人还留有一封遗书,上面讲述了自己前后投入数万元购买保健品的经过,同时把矛头对准一家名叫“向尚集团”的公司。3月12日,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半岛全媒体记者称,老人轻生没有任何“征兆”,公司将与家属协商此事。(3月13日未来网)
“保健品乱象”再次触动当代为人子女们的神经,舆论一边倒地指向保健品商家的无良和市场监管的“不作为”。其实,老年人大量购买高昂保健品现象由来已久,保健品乱象也被诟病多年。这期间,我们看到了政府、媒体多方的努力,2015年9月1日起实施新的《广告法》中明确禁止保健品中出现任何有疾病治疗功效的宣传;政府及相关监管部门也在逐年加大对保健品的科普宣传,建立了越来越多的食品保健品科普基地,让市民免费参观;通过走进校园、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等形式,邀请专家免费为市民讲解食品保健品的购买、甄别、使用等科普知识;在公园、站台等人流密集地,稍稍留心会看到很多保健品的科普宣传栏、公益广告等等。
然而,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依然居高不下,保健品市场持续火爆的背后除了监管的缺失,更深层次的原因乃是对老年人这个群体心理关怀的“缺位”。从12315、12331等举报投诉平台统计的结果来看,更多的保健品投诉来自老年人的子女,而非老年人本身。据这些子女们反应,无论怎么劝说自己的父母都听不进去,他们像着了魔一般非要购买这些保健品。缘何如此“着魔”,宁愿相信外人也不信自己的子女呢?中国保健协会保健品市场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大宏给出了答案,老年人渴望被关怀、惧怕孤独,但很多老人的子女不在其身边,没有足够的时间照顾他们。一些非法营销人员利用了老人心理上的空缺,通过精神慰藉等手段赢得了老年人的信任,进而诱导他们购买产品。
一起因保健品而起的悲剧,留给我们的不能仅仅只是对逝者的感伤、对无良商家的痛恨、对政府监管的谩骂,更多地应是反思下作为子女的自己,是否做到了对父母心理需求的回应,是否做到了在忙工作疼小孩的同时也能多陪伴于父母身边,是否给予了父母足够的精神上慰藉……做不到常回家看看,能否常电话惦念呢?哪怕只是单纯地听父母唠叨几句,让年迈的父母感觉到与自己子女的连接还在,而不是感觉老了老了就没用了,被社会抛弃、被子女嫌弃,让这种心理失衡和心理落寞被一个陌生的保健品销售人员给填补和利用了。
该反思的不只是为人子女们,进入老龄化阶段的整个社会普遍缺乏对老年人的关怀和关心机制。如何在这方面发力,才更应是我们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稿源:荆楚网
作者:周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