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锋:杜绝收视率造假,还须铲除黑色利益链
2017-03-14 11:24:00 来源:荆楚网

一方面,《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过去一段时间不被重视的慢综艺受到了交口称赞,大量低俗、搞笑、博眼球的真人秀节目退出电视荧屏;一方面,花钱买点击量、票房的作假现象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全国人大代表、著名主持人曹可凡表示:虚假的数据不能成为衡量文化项目成功的标尺,文艺创作更不能误入假数据营造的“假潮流”之中,应该建立公正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3月13日《新闻晨报》)

收视率作为衡量电视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去年,某省卫视播出一部叫《美人私房菜》的电视剧,就是因为收视率低而被紧急撤档。正是如此,行业内部对收视率的重视可以说是无与伦比。收视率高往往意味着制作水平质量较高,因而会导致一连串反应,播出方因会因广告商的大量广告投入而收入丰厚,从而形成多方共营的局面。

然而这一切都建立在收视率真实有效基础之上的。现实之中,收视率造假可以说是举不胜举,据报道,某负责收视率调查的“专业公司”变成了一个拥有复杂操控手段的“地下网络”,每年从电视剧市场掠走40多亿元。问题又何止于此,在收视率的“黑色产业链”当中,不仅有收视率造假公司,还有制作方、播出方、广告商。正是对于收视率的极端迷信,让这个“黑色产业链”越做越大,饮鸩止渴的人越来越上瘾,电视节目制作被收视率所绑架,一切唯收视率是举。

由此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播出方将收视率与购片价格挂钩,引导制作方去购买收视率,制作方不是去提高制作质量而是把心思放在了购买收视率上,数据造假公司通过一系列“地下网络”运作满足了各方需求。但电视节目质量并没有因此得到提高,相反大量低俗、搞笑、博眼球的真人秀节目充斥荧屏,造假的结果是各方皆输,只有收视率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理论上,作为数据,收视率是冰冷的,也应当是客观的。但当这个数据的造假是那么容易,却又牵涉到各方利益,各方自然不能无动于衷,于是数据之下充斥着利益共谋、金钱交换等诸多考量。

事实上,对于收视率造假的问题,业内早已喊打声四起。201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召开专题会研究签署反对唯收视率、放弃收视对赌、规范电视剧购播行为的自律公约,《电视收视率调查准则》去年也已出台。可以说,收视率调查的规则正在一步步完善。

但是,单单把矛头指向收视率造假,显然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造假的背后是电视制作业的生态问题。调查数据要真实客观,须铲除其背后的黑色利益链,破除其背后灰色共谋,建立起完善的、合理的评估评价体系,让电视从业者有章可循,才能让收视率造假彻底杜绝。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杜建锋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