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圣娥:戏曲进校园得“细嚼慢咽”
2017-03-14 11:24:00 来源:荆楚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戏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千百年来承担了弘扬传统美德、成风化人的作用。如何让戏曲文化渗透到校园生活中,更好地传承、发展戏曲,成为文化界、教育界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3月13日《光明日报》)

传统戏曲可以宣扬传统美德、教化观众。戏曲所蕴藏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营养和资源。把戏曲引入校园,能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进校园的形式传承、传播,进而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是一个非常好的想法,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但是,如何让学生安下心来、专注起来,让优秀传统文化挥他应有的作用,是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重大课题,必须讲究方式方法。

因地制宜,让学生安下心来,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将川剧引入四川中小学,将沪剧引入上海中小学,将京剧引入北京中小学等就是因地制宜。中国传统的戏曲剧目数以千计,一段剧目就在讲述一段历史,各地有各地的特色,各地有各地坚实的文化基础。深挖本地的戏曲文化,先把学生吸引过来,安下心来,着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心,让学生在意料之中,不可遏制地爱上戏曲。

“进去就出不来”,让学生专注起来,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开始的时候,可以用进课堂等有点强制性的上课方式让学生接触戏曲,比如开设戏曲欣赏、戏曲课程,等学生了解戏曲了,进入角色了,“一进去就出不来”。顺理成章地大力培养戏曲传承人。陕西专门成立了秦腔流派传承发展中心。中心带动热爱戏曲的学生、社会上的戏曲爱好者进行系统学习,同时进行戏曲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传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细嚼慢咽”,让学生迷恋至深,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戏曲进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部门间相互配合、长期坚持、久久为功,不可“暴饮暴食”。学生只有主动参与、真心热爱、积极表达,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内化为他们内心的东西,才能感染人,才能扩大社会辐射面。因而,有个消化吸收的过程,要细嚼慢咽、全盘接受。在此期间,政府得为学校提供更多的专业教师,并加强教师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增强戏曲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力度。

唯有如此,才有望真正实现戏曲进校园的“小目标”,乃至为戏曲等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大主题”奠定基础。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圣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