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辽宁代表团审议时,就辽宁曾存在的弄虚作假事件表示:“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
揆之于现实,弄虚作假花样繁多,“政绩牛皮”层出不穷。诸如荒山刷绿漆、路边遮羞墙、视察悬浮照等等,不一而足。可谓是,成绩不够数字来凑,能力不足造假来补。不料,机关算尽太过聪明,反倒祸及发展大计。最终,假成绩一片向好,老百姓怨声载道。
“每逢上级大检查,单位上下乱如麻;数据连夜狂掺水,总结材料猛贴花”,话虽直白,却是“投机派”为求政绩,欺上瞒下的真实写照。不可否认,弄虚作假已非偶尔为之的把戏,而是延续多年的“规矩”;恐非四舍五入的增加,而是动辄数倍的膨胀。若再不理不睬、不管不顾,任由数据“被翻番”、纵容百姓“被幸福”。如此这般,不仅糟蹋了资源、浪费了钱财,甚至还会滋生腐败,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鲁迅先生曾痛批弄虚作假:“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讽刺之余,亦告诫党员干部:自欺欺人难长久,踏踏实实才是真。可是,就算讲真话、务实事的道理讲过千遍,勿添彩、莫贴金的提醒说过万次,造假之风依旧屡禁不止。其中缘故,恐不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简单。
的确,弄虚作假岂是一个巴掌能拍响的?一来,政绩观念不够端正。部分党员干部为求表面风光,大玩“虚拟游戏”,以致“面子工程”造个不停、“水分文章”假出高度。二来,考核机制不尽合理。过度依赖数字成绩,进而忽视真实发展,以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三来,任务指标不切实际。考核竞争压力加码,硬着头皮“纸上添花”,以致上级压下级、下级哄上级。
此外,惩治制度的缺失、监督查处的不力,未能对“投机派”形成有效震慑。而且,弄虚作假比比皆是,处分法办的又有几人?或是批评教育、或是责令改正,一般无伤大雅,鲜见严惩不贷。于是,一面是贻害颇深的劣行、一面是轻描淡写的处罚,失衡的管理,亦助长了造假之风。
正所谓,邪不可压正,假不能乱真。遏制弄虚作假是大势所趋,更是民心所向。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让忠诚担当之人得到重用、让敷衍塞责之辈失去市场。另一方面,要严明纪律规矩,强化监督问责,加大惩处力度,提高造假成本。抓典型、动真格,为漂亮成绩“卸妆”。否则,投机主义、忽悠文化的火苗,极易“春风吹又生”。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端正政绩观念、正确对待权力,不造假、不作秀,踏实干事、勤恳为民。如此,方能不愧苍天不负民。
弄虚作假,价值几何?答案毋庸置疑。执意将客观真实的数据,蜕变为任意编造的成绩,其害远不止于自作自受,甚至会阻碍发展征程。且愿,一针考核问责“还原剂”,能洗尽“涂脂抹粉”的伪、亮出务实担当的真,让实事求是重见天日。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诘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