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林:民生“雪中送炭”彰显人本情怀
2017-03-09 18:36:00 来源:荆楚网

全国人大会议上传来好消息:2017年全国财政支出占比,教育、卫生、医疗卫生居于前三甲。用财政部长的话说:民生始终是国家财政保障和支持的重点,尤其是对基本民生需求,该托底的一定要托住,要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

党的十八大重申了中国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近四年来,民生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后,“精准扶贫”更成为我们治理贫困的指导思想。党和政府尽心竭力,将国家财政向民生大幅倾斜。谨以教育和扶贫为例,中央财政下达的城乡义务教育补助经费逐年增长,提高了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中央补助方法,调整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综合奖补政策;今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将要达到总支出的15.1﹪。而“精准扶贫”款项更是逐年上升,2013至2016年间,累计脱贫556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的10.2%下降到2016年的4.5%。今年还将再支持建设600万套棚改房,补助扶贫款项6800多亿元。

四年多来的成效举世共睹,我们津津乐道,但更要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差异、地区差异等发展不平衡的的严峻态势,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花大力全面解决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愿景已然实现,而今已经到了“共同富裕”的攻坚阶段。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奋斗目标和根本原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了,如果我们依然醉心于“锦上添花”,而不在“雪中送炭”上狠下功夫,不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奋力前行,那必然无法在筑梦征程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雪中送炭”要铭记习总书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教诲,时刻牢记党的宗旨,与民众同甘苦共命运,把百姓最迫切最急需的民生实事放在首位,将有限财力用到解决民生的“刀刃”上。着眼于教育、医疗、就业和扶贫等困扰民众的生活问题,切切实实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和面子工程,不投机耍滑奢华靡费。

“雪中送炭”要从大局着眼小事着手。从局部看,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如建设一家敬老院、改造一座危房、帮扶一家贫困户、修建一所优质学校、增设一所基本医保门诊点……要以“善小而为之”。从全局看,我们需要统筹兼顾,建立健全多种保障机制:着力构建就业保障机制,打造和谐劳动关系,力争人人有活干、人人能创业、人人吃好饭;着力构建建设现代教育机制,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力争促进教育公平,彻底平息择校热潮;着力构建公平的收入分配机制,极力缩小收入差距,提高民众改革的获得感;着力构建生态文明机制,发展绿色生态,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着力构建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社会主义适度福利社会,加强救助特困群众,确保弱势群体的生活底线,努力使民众衣食无忧、养老无难、治病无碍、居住无愁,增加其尊严感和安全感。

“雪中送炭”彰显亲民爱民情怀。还需要始终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怀爱民之心,恪尽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深入群众,常接地气,攻坚克难,从群众最需最急最忧的事情做起。

稿源:荆楚网

作者:李昌林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