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印:“可以不要这笔捐款”这是要“散伙”?
2017-03-08 10:26:00 来源:荆楚网

向受灾群众捐款,钱不但没捐出去,捐款人还受了一肚子气。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近日查处了一起民政干部对待捐款群众态度粗暴问题。(3月6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干什么吆喝什么,这是本分所在。然而作为民政局慈善办公室主任,在办理某公司捐赠8万元给洪灾后的泉交河镇祥云山村有关事项时,却因捐赠人要求协助提供《益阳市赫山区慈善总会法人登记证书》复印件或原件照片用于公司财务转账而推三阻四,在反复交涉过程中,不但未做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反而不耐烦地说出这样的话:"赫山几家大企业捐款达几十万都不需要我们提供这些东西,你们要这么多手续,我们可以不要这笔捐款。"确实不应该。

“可以不要这笔捐款”,不仅缺乏的是真心实意服务群众服务的意识,“讨的饭还嫌凉”,缺少的更是对灾区人民的一片心,一片同情的心,一片慈善的心。这样的人负责慈善工作简直就是耻辱,是对慈善的极大讽刺。她们不是在促进慈善事业发展,而是给慈善事业帮倒忙、拉倒车!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体现了我们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如果说受灾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那么,揣着善款没地方捐赠同样令人感到难过。这时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了曹德旺“最苛刻捐款”,他不仅提出了苛刻的条件,让捐出的每一分钱都要送到需要的人手中,而且还亲自动手。之所以如此,也许他同样也考虑到了有些人怕麻烦。同样我们也想到了捐款躺在捐款箱里长毛、发霉。大概他们同样也是怕麻烦,或者像这位办公室主任一样嫌“腥手”,认为“可以不要这笔捐款”。

“可以不要这笔捐款”,不仅打击了慈善人士投身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更患了同情心“缺乏症”;“可以不要这笔捐款”,不仅让“善门难开”,阻塞了慈善之路,更是往受灾的人民的伤口上撒盐。

作为民政局慈善办公室,在灾情发生后,不说走上街头积极募捐,至少应该善待慈善人士,善待每一份捐赠,最起码让慈善人士在给灾区送去温暖的时候,自己也感到温暖与神圣,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件非常高尚的事;在接受捐赠捐款方面,至少应该“来者不拒”,有“集腋成裘”、“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意识,钱不在多,多少都是心意,要时刻想到的是灾区人民,并做好灾区人民的好后勤。

之所以民政局负责慈善的办公室主任对待捐款嫌麻烦,不仅是他们自在日子过惯了,而且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慈善”二字怎么写,心里更没有装着灾区人民,反过来如果他们自己就是受灾的群众,他们的态度一定不会是这个样子,他们对待善款一定望眼欲穿。

干什么吆喝什么,既是本分所在,又是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就是不要忘本,就是心里时刻装着工作,装着责任。之所以民政局负责慈善的办公室主任对待捐款嫌麻烦,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有初心,他们来这个地方也许就是来享受清闲的,根本没有打算为谁服务。

一个民政局,从慈善办公室主任,到分管局长对待捐款“同出一气”,这样的人就不应该呆在慈善机构里,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因为他们跟本就没打好谱,因为任何对慈善人士的轻慢,都是自我拆台,“可以不要这笔捐款”,我们完全可以理解为“穿着蓑衣翻跟头,抖搂抖搂这把乱草好散伙”,既然他们自己想散伙,我们就不妨随了他们的愿。

稿源:荆楚网

作者:韩玉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