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2017年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此次报考人数首次破200万。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的调查数据显示,23.29%的受访者在求职或实习面试时遇到过学历歧视,42.4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本科就读高校一般,希望通过读研改变“出身”。(3月7日《中国青年报》)
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人们的观念至少也该更新了。试想一下,在人均文化水平只有小学、初中的年代,毫无疑问,高学历是人们的追求,更是企业的祈盼。因为企业要发展、要革新,国家经济要快速提升,离不开高学历群体的努力,但在教育发展快速的当下中国来说,还有企业会纠结于招聘对象仅仅只有小学、初高文化吗?
中国的教育领域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历经了几年高校的扩招,再加上国家、百姓数十年来对教育的重视,文化脱贫早已实现,民众文化层次比已发生了大逆转。高职生、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各层面的人员数量基本上能够达成社会需求所愿。
北大学生不是不可以卖肉,清华学子不是不可以当城管,研究生不是不可以下乡当农民。因此,企业招聘以什么学历为界线,这是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谁也不愿意大材小用,谁也不甘于“鱼大滩小”,谁也不情愿寂寂一生,能做到最好何不做到最好?
应当看到,当下的中国,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国民教育投入的加大,大学生已经不再稀缺,这倒不是说大学文凭的贬值,而是一个国家文化综合实力的提升,更是对于国家劳动力文化素质的提升。水涨船高,互惠互利,国民学历、素质大幅度提升了,自然会反哺国家经济建设、文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考研队伍不断被“膨胀”并非文凭越来越不值钱,相反,恰恰是文化教育的成功拓展。
想想,从最初的高学历人才“不愁嫁”,到如今“好闺女”也得由他人选,符合市场经济社会下的供需关系转换,部分企业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发展需求的资源,这无可厚非,这好比部分快递公司招聘高中、大专学历快递员一样,这是一种企业运营人才匹配,但并不意味着歧视更高学历者。
所以,学历越高越容易就业,越容易找到理想中的工作,也并不意味着本科生、大专生没有了就业市场。但这种现象的出现,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全社会的关注和思索,高校教育除了培育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之外,还应该多看看社会的供需,更要思索一下高校生步入社会后的适应性,而这种适应性除了对培育高校生高学历、健康体能、思想之外,还应多些未来职业规划的含金量。
稿源:荆楚网
作者: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