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入脑入心”是根本
2017-03-04 16:45:00 来源: 长江网

3月3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式前,人民大会堂北大厅的“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第一个回答记者提问。面对现场“诗词大会”的喊声,陈宝生说很多人看了节目之后,激活了自己诗词的记忆,比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并在回答中提到要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他讲了三句话,并称要为此办好四件事。(3月3日人民网)

部长对古诗的吟诵,让笔者想起了诗词大会上北大女博士陈更,新加坡留学生李宜幸,小才女武亦姝,与病魔抗争的黄明霞,她们或激情澎湃,或仰慕中华的瑰丽文化,或淡定自然,或不屈服命运。她们都喜欢古诗词,被中华传统文化魅力深深吸引,传统文化让我们每个喜爱它的人如痴如醉,正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同时,笔者不禁想起了华东师范大学在最近发出的“悬赏令”,——寻找第五版大学语文。这次“悬赏之旅”是对文化的尊崇,是对经典的回顾。1978年,在匡亚明、徐中玉和苏步青三位前辈的倡议下,全国各高校重新设立了大学语文课程,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开放的背景下,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而这次部长提到的让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笔者认为这四个目标一点都没有变化,而且目标群体不止是大学生,还扩大到了所有学生群体,即还包括了小学生和中学生。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行动起来。通过各种方式,各种载体,有形的笔墨书香可以承载优秀传统文化,无形的互联网大数据亦可容纳它。在具体事实上,一是应当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载体,即适合各类学生阅读的读本,二是将中华文明礼仪列入学校必修课,用必修的方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校园、进入年轻一代的心灵。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走进了课本,依然还不够,让学生们真正将传统文化吸收,使其成为自己生命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才是关键。面对皎洁的月光,就能感受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面对离别,就会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面对爱情,就会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浪漫情调。当这些诗词代表的传统文化真正内化进每个学生的人格当中,我们便是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完美的继承和诠释。

毋庸置疑,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入脑入心”是根本。但在优秀传统文化入校园的同时,我们还要警惕“文化糟柏”的冲击,很多时候,传统文化在传播与继承的过程中,会出现“泥沙俱下”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具备甄别传统文化好与坏的能力并进行认真的甄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朵朵的璀璨的鲜花,精心培育,使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我们一定会迎来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繁花似锦的春天!

  长江网网评员:王学勇

  编辑:宗夏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