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细花今年再提“降低法定结婚年龄至18周岁”的建议,“希望降低婚龄的呼声很热烈,今年是我最后一年履职了,所以我还是要把老百姓的声音喊出来。”黄细花说。(3月3日《南方都市报》)
二孩开放政策已实施近两年,很多家庭已纷纷响应。“猴宝宝”“鸡宝宝”的到来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了却了不少家庭的心愿。但在有人憧憬,有人激动的同时,还有相当多的人存在忧虑,这也是为何“二孩放开”之后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的主要原因。因此,黄代表所提降低婚龄的建议,依然未能触及到问题实质。
人们为何对此表示忧虑?源自现实的考虑。生一个“二孩”简单,但养好“二孩”很难。在“二孩放开”的背后,有生养成本、经济能力、上学就医等一连串问题在交织。事实上,这也叫“敢不敢生”的问题。毕竟生了“二孩”,家庭就要对其负责,就要让其有尊严地在社会上活着。所以,“二孩开放”也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
由此来看,要让“二孩放开”政策结出预期硕果,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像黄代表的建议那样只重形式,而不抓问题的核心。“二孩放开”之所以没有实质性突破,关键在于配套措施不完善。比如最基本的上学问题,农村学校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也不能让家长满意。到了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要解决孩子上学问题更是难上加难。类似问题都是不可回避的。
故而,全面落实“二孩放开”政策,还需要国家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能加大力度从上至下开展与“二孩”相关的配套设施建设。真正让老百姓不仅“想生”,也能“敢生”。其实,“二孩放开”是顺应了民意,尊重了民心的好政策,而让老百姓“生得起”“养得起”更是一种高层次的人文关怀。倘若消除了大家的顾虑,那么“二孩放开”就真正放开了。
总之,不管是“降低婚龄”,还是“全面放开生育”,都只是理想化的建议。真正还是要牵住“二孩问题”的牛鼻子,从而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地解决问题。
稿源:荆楚网
作者:赵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