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网站日前发布“2017年湖北省省级部门预算公开”,记者梳理已公开的59个政府部门预算发现,大多数部门的三公经费与上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达35.08%。(楚天金报 2月28日)
有道是,不公开透明,公众要实现知情权、监督权就是虚妄之谈,不言明开支去向和经费上涨的原因,就无法取信于民。报道称,日前,湖北省政府网站发布了“2017年省级部门预算公开”,在已公开的59个政府部门预算中,大多数部门的三公经费与上年相比都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达35.08%。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仅有两个部门购置了新车,但该部门对购买新车情况写了700余字的说明,细致到哪个部门买的、买了多少、花了多少钱,以及批复文件名称和编号。而且,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上涨的3.12万元也做了详尽的说明。笔者以为,细化预算、公开晾晒,是彰显行政体制改革的题中之义;亦是对政府部门财政支出由事后监督,升级为事前监督,从而打造“透明钱柜”。
一直以来,公众对于各级各类政府机构的“三公经费”支出,都十分关注和敏感。而“三公经费”既因公出国(境)费、公务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在现实中之所以受到质疑,无非是三公经费不但助长了奢靡腐败之风,更是信息公开的不透明、不到位,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往往是“隔着口袋买猫——好歹不分”。诚然,大多数地方的单位或者部门、以及个人,在“三公”经费支出是照章办事,但也不可否认“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者,利用管理的便利,违背公众利益和人民要求,将有限的财政资源,用于优先满足自身的需要。为此,晒部门预算,既撩开了长期以来对公众秘而不宣的“三公经费”的神秘面纱,也为预防腐败的滋生打了“预防针”。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廉洁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石,一个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的政府才是人民所期盼的。并且在连续几年的政府报告中都说到:各级政府预算和决算都要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要逐步公开到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除法定涉密信息外,全面接受社会监督,让群众看明白、能监督。毋庸置疑,要用简朴的政府来取信于民,造福人民,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当然,话又说回来,晒部门预算,要让民众“看得见”,还要“看得懂”,更要“看实效”,不仅涉及到技术性问题,更涉及制度性问题。这实则给相关监督部门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有效监督,别让“三公经费”只此一晒。
正所谓,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完善制度设计,再严厉的法律法规都无异于“镜花水月”。从某种意义上说,再细化、再详实的部门预算,也只是假定下的“三公经费”,只是罗列出来的数据,在预算编制上多了的一道程序而已,并不存什么技术性难题。而要让民众真正感受到“晒”预算是为了便于监督;是切实从细化到量化,从公费吃喝标准,公车数量、费用、新购置公车数量、以及公费出国人次、出国频率、费用标准等方面入手,为了更好的开源节流。归根结底一句话,得强化监督问责,严格审查预算和支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所“晒”的预算执行在预算的范围之内完成,没有做表面文章、玩“数字游戏”。
一言以蔽之。晒部门预算打造“透明钱柜”,值得一赞。它让公众清楚的知道政府花了多少钱,办了什么事,该不该花,是否把钱用在了刀刃上。笔者以为,有了有效的监督,政府部门才不会懈怠,才能有效遏制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才能彻底树立节俭新风,用好、管好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从而真正打造出勤政、廉洁的作风,赢得人民群众发至内心的认可和尊重。
长江网网评员:余志勇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