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玲:扶贫资金增量更要增效
2017-02-22 17:23:00 来源:荆楚网

“要项目,不要资金,拿着资金不知道干什么。”跟开展扶贫工作的同事谈及扶贫资金使用问题时,他指出随着精准扶贫力度的不断加码,各种资金向贫困村倾斜,但资金却成了“烫手的山芋”,基层干部想要而不敢要。在笔者看来,这种“有钱不会用”现象的背后,实则是扶贫资金的难增效。

按理说,贫困村要发展、贫困户要实现脱贫,无论是直接发挥“输血”功能,还是产生间接性的“造血”作用,资金是必然要素,应该是“香饽饽”。然而,为何村干部不愿意要呢,原因在于无法实现资金的撬动价值。在一些村干部看来,一旦入手,不仅要面对严格的资金审计,还要承担资金的使用风险。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之年,资金关系着扶贫产业的发展,关系着政策的落实。能不能如期完成党的政治任务?能不能保质保量地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需要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撬动、带动、攻坚作用,打好资金“效益战”。

要做好资金整合的“加法”。精准扶贫涉及到教育、卫生、园林、规划、党团等等部门,多部门、多渠道投入,一旦资金不能有效整合,就会产生资源浪费现象。近日,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做好2017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针对涉农资金的整合使用,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旨在让资金实现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地惠民。做好资金整合的“加法”,就是要在扶贫攻坚的大合唱中进行各种调度,把握好各时间节点和细节安排,该统筹的统筹、该整合的整合,算好资金“整合账”,决不让宝贵的扶贫资金挂“空档”“慢挡”。

要做好资金使用的“减法”。当前,受限于资金“专款专用”的严格性,在资金使用上往往会出现“带镣铐”的问题,不仅是干部干事创业的“绊脚石”,也是扶贫工作的“硬骨头”,这就需要为资金的使用“松绑”,做好资金使用的“减法”,让资金使用的途径更加灵活。比如,一些贫困户所在村不是贫困村,而资金使用规定只能使用在贫困户身上,不能用于其他途径。其实,针对无发展能力的贫困户,可以把资金使用在乡贤能人、村集体经济发展上,以分红或合作的形式,带动贫困户发展。只有合理清除了资金使用上的束缚,才能放开手脚有所为。

要做好资金效益的“乘法”。资金项目投到了贫困村,既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效的增加,说的就是要发挥资金的“乘法效应”。当看到,扶贫效果的释放,不仅检验扶贫干部的智慧和能力,更是对其胆识和魄力的考验。时下,产业扶贫作为重要的“造血”措施,涉及到大量资金的投入与产出。做好资金收效的“乘法”,在产业发展上“动脑筋”弥足重要。比如,做好产业前期的调查研究,帮助“定方向、定项目”,做好中期的“跟进度、跟发展”,后期的“问质、问效”,从而让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增值作用。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青玲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