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出台《广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社会公益服务管理办法》,从今年起,广州市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应当参加与其身体健康状况相适应的社会公益服务,每人每月累计不少于60小时。此举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月21日人民日报)
低保属于一种社会福利,是国家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维持正常生活一种补贴措施。低保对象生活十分困难,给他们低保只是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现在要求他们每月必须参加60个小时的公益服务,表面上看是有点不近人情,但如果深入地想一想,可能有多重好处,使低保显得更有价值,可以堵塞低保政策的漏洞。
一些家庭之所以贫困,一个原因是因病致贫,丧失了劳动能力。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文化水平低等很难找到工作。另外一个原因是不认真去找工作,对工作千挑百捡,不是嫌累就是嫌脏。有的人宁愿只享受最低的生活保障,也不愿去工作。因为只要不工作,就可以永远地享受低保。这样,有的在没有正当的理由的情况下,多次拒绝劳动保障部门给他们介绍的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相适应的工作。因而,广州要求达到法定就业年龄且具有劳动能力但未就业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参加与其身体健康状况相适应的社会公益服务,而且每人每月累计不少于60小时,这样可以防止一些懒汉钻政策的空子,使他们不再躺在家中享受低保,让低保去保障确实需要保障的人,从而使低保更有价值。
政府有关部门让低保对象参与公益服务,可以让他们多接触社会,让他们在公共服务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从而早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试想,拿着几百元的最低保障,还得参加公益服务,还不如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有了正式工作,虽然比每月做60个小时的公益服务要辛苦些,但可以比低保多挣几倍的钱,而且自己挣来的钱用起来觉得更舒服。这样,可以使自食其力的人越来越多,那种有能力挣钱而在家享受低保的人会越来越少。
低保对象要找个工作不是一件难事。我们社会上很多岗位是向他们敞开的,可以随到随做。譬如,扫马路、做保安,停车场收费等等,但工资不高,一个月也就2000元左右。好多低保对象不愿意去做,是认为这些工作太辛苦,再说做了这项工作,低保就没有了,还不如躺在家里看看电视,不劳而获算了,哪怕一天只吃两餐饭。现在,广州出台的办法,使这些人不去找正式工作,也得去做那些公益的服务,这样迫使他们早日找一个正式工作。
让低保人员去做公益服务,可以堵塞低保政策的漏洞,使一些“懒汉”无空子可钻。之前,一些低保户向政府漫天要价,要求政府必须给他们找一个既轻松,工资福利等又高,甚至有正式事业编制的单位,他们才愿意去上班。现在,广州的这个政策可以迫使那些“懒人”主动去找工作,找不到工作就必须参加公益服务,从而使低保更好地保障那些真正需要保障的人,而不是养那些“懒汉”。
长江网网评员:胡建兵
编辑:宗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