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颂寒:让公共自行车在惠民的路上畅行
2017-02-20 11:34:00 来源:荆楚网

在江城,以武汉环投公共自行车公司推出的“车小蓝”,与摩拜单车、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让市民使用自行车这一绿色、低碳、健康的慢出行方式有了更多选择。如何让三者有序竞争,优势互补,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连日来引起武汉市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2月19日 《楚天都市报》)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共享”一词已经成为民众热议的话题。从“滴滴打车”到“共享单车”,其实都是互联网催生出来的共享经济。而“共享单车”最近被炒得火热,就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诉求。

此次,武汉两会期间,公共自行车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相对于最近催生出来的“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其实出现的更早。公共自行车是政府部门出资来满足市民出行的一种“福利”,短时间内使用,还不需要金钱花销。但是,公共自行车却在和商业化“共享单车”的竞争里没有占到便宜,根源还是在于局限性比较大。

相对于“共享单车”的便利,公共自行车一般都需要办卡,甚至需要本地户口才能申请。这种渠道的规范,虽然对于公共自行车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却也为使用者设置了门槛,致使公共自行车只是成为一个城市常住居民的福利。并且,相对于“共享单车”随用随停来说,公共自行车需要找到自动停放点,才能将自行车归还。虽然,政府部门加大了自行车停放点的建设。但依旧没有做到全面覆盖,这就间接地导致使用者的体验不佳。倘若,一个人需要去的地方离停放点较远,自然会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这也是公共自行车现存的短板之一。

当然,相对于“共享单车”而言,公共自行车的管理更加有序,也更容易防止自行车被偷盗的情况发生。公共自行车要和“共享单车”竞争,必然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改变现存的“有桩”设计,真正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只有真正符合老百姓的出行需求,才能保证公共自行车的市场能够更加广阔。

在这个提倡绿色出行的时代,人们对于这种公共使用的自行车需求量越来越大。不管是商业发展促成的“共享单车”,还是政府部门推出的公共自行车,其目的都理应保证民众成为最终受益者。所以,公共自行车想要走得更远,在保证自身管理可以做到不出问题的前提下,更应该在便利性上多下功夫。只有让民众享受到了更多的利益,才能真正的做到“叫好又叫座”。

在全国范围来说,武汉的公共自行车可谓做得风生水起,获得了C40国际气候奖交通类提名,并获选全球100个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经典案例,武汉也成为全球所有开展公共自行车项目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这不仅仅是因为武汉的公共自行车能够服务于百姓,而是善于主动寻求改变。

此次两会期间,专家也建议“公共自行吸收共享单车的优势,采取有桩+无桩相结合方式来发展。”这其实是公共自行车在寻求补齐自身短板的一种方法,也保证了民众最后一公里能够出行得更加便利。善于借鉴和改变,不断完善自我服务,其实也是一个政府的大智慧。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颂寒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