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旅游局昨日透露,年底前,成都每个4A级旅游景区至少建成一个“第三卫生间”,5A级旅游景区须实现“第三卫生间”全覆盖。“第三卫生间”指除男女厕所外,多配备一个特殊功能间,解决一部分特殊对象如厕不便的问题。主要是指女儿协助老父亲,儿子协助老母亲,母亲协助小儿子,父亲协助小女儿等情况。(2月10日《成都商报》)
其实,近年“第三卫生间”在全国其他地方都出现过,大有雨后春笋之势,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以前,不少热门景区不仅如厕难,卫生条件也堪忧,这都是眼睛只盯着利益而忽视人性化如厕造成的。如今,不少景区改变经营理念,设立了“第三卫生间”,这就是朝着更人性化、更文明的方向迈进,就非常值得赞誉。专门对旅游特殊群体设立厕所,把利益与公益相结合,这就是双赢。
“第三卫生间”的设立,解决了一些特殊群体在旅游景区如厕时的特殊要求,满足这部分群体的需求,体现了旅游服务的新理念,值得肯定。而且,对于旅游密集的景区来说,“第三卫生间”的需求更迫切,因此,服务的覆盖面就是要尽量扩大到各类群体。景区设施是否建得完善,不仅包括景区本身的旅游项目,还需兼顾游客的特殊需求。而打破旧有思维,把景区建得“宾至如归”,就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第三卫生间”体现的是弱者的尊严,文明的厚度,得到的必将是更丰厚的回报。
事实上,“第三卫生间”也属“舶来品”,不少发达国家不仅在景区,在其他人口密集的地方也设有这样的卫生间。“第三卫生间”在我国是一个新课题,既然新,就要在探索中求进。此类卫生间在中国还处于蹒跚学步阶段,因此,在设计时,就要考虑中国的国情。例如,仅有“第三卫生间”还不够,还必须有通达这类厕所的“无障碍通道”。所以,有了这样的卫生间,非就万事大吉,还要考虑到“通道”的顺畅。此类卫生间室内的设计,是否符合中国人的如厕习惯?这些都需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后才能实施。
此外,“第三卫生间”也并非所有景区都需要,一些景区不存在大量需求,也可以不建。对热点景区“第三卫生间”肯定是“必需”,而对于其他一般性景点,如果建这样的卫生间,如果需求量不大,就没有设立的必要。有些景区愿意跟风,没有多少需求也要硬上马,这就很可能造成资源的闲置甚至浪费。因此,各景区必需根据实际需要才能把“第三卫生间”的设立提到议事日程,任何跟风或盲目上马,都有可能带来与设想不一致的后果。
还有,对“第三卫生间”的管理,以及游客对这类卫生间的使用等,也需引起注意。一方面,景区对此类厕所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更得上,再好的厕所,如果疏于管理、忽视服务,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另一方面,游客在使用此类厕所时的文明行为也要体现出来。不是说有了“第三卫生间”后,游客都做到文明如厕。一般性厕所内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在“第三卫生间”内同样会存在,甚至有可能更不文明,因为这类卫生间的设施较为特殊,游客群体更为特殊。可见,要想让“第三卫生间”真正发挥其功效,要克服的“短板”还真不少。
而无论如何,“第三卫生间”的确是以小见大,体现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让每个群体都有足够的“如厕尊严”,这就该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做派。但也一定要注意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防患于未然。需要提醒的是,在对待老幼残弱游客方面,景区需要补课的方面还有很多。也许,万事开头难,但只要在管理、服务等上不断完善,且随着游客文明意识的增强,相信“第三卫生间”一定会给人们带来更大的方便。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