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布置的必读书目是不少中小学生在寒假期间需要完成的作业。不过,不少学生为此苦恼,对必读书不能理解、不感兴趣是最大的问题。假期到底给孩子读啥样的书,成为不少家长的难题。有家长表示,老师要求阅读《柳林风声》《希腊神话》等,可孩子一点也不想看,在选择时想读内容惊险一些的,比如《福尔摩斯探案集》《金银岛》等,无奈将两类书都买了,可这么多书孩子肯定看不完。(2月10日《天府早报》)
说到读书,大概也有两种:一是功利地读书,一是爱好地读书。功利地读书者,譬如学生因为升学,教师因为讲课,不翻翻书,就有些危险了。爱好地读书,那是出于自愿,全不勉强,离开了利害关系的。
老师开的寒假书单,似乎是很明白的事,无非是让孩子读书,读好书,乃至好读书,但并不这样简单。看看书单里的书:《史记》《唐诗宋词三百首》《中华上下五千年》《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说目的是功利地读书,大抵没人要争的。
考试有用,写作可受益,完成学习任务……如果孩子一本书拿到手,就满心想道,“我在读书了!”“我在用功了!”那就容易疲劳,因而减掉兴味,或者变成苦事了。这是功利的必然,抹煞好奇,消弭乐趣。
书单与孩子现实爱好常大相径庭,是因为老师自有一种权威,这种权威,仿佛愈不食人间烟火,愈拒绝流行,就显得愈有品味。所以老师们往往也不会降下身段,投孩子们所好。何况,“乌七八糟”的书目,孩子答应,家长也不答应。毕竟,我们习惯了,一说起读书,就觉得是崇高的事情。林林总总的花样玩意书,严肃的尊长,总隐约看不上眼。
倘能够大家不计及那些,孩子的书,由他们兴趣做主,情况或者会好转。就如玩游戏似的,随随便便玩,于是也随随便便看,因为随随便便,所以不吃力,因为不吃力,所以会觉得有趣。孩子读那些自选书,长久下来,自然也可以扩大精神,增加知识的。但这都不计及,一计及,便又变成功利地劳作了,比起对书的浓厚兴趣来,也实在不足提。
但把传统经典束之高阁,终不是法子。当下中小学生与传统文字的距离,其实就一个屏幕的距离。换句话讲,经典与孩子间的桥梁,就在屏幕间。电影作为新生视觉艺术,也有百多年,它诞生的精华经典,也“汗牛充栋”了。经典书籍,教给孩子勇气、友谊、爱、智慧……电影也能够,甚至更形象,更直白,更有感染冲击力。何况,视觉化的经典,常是提起孩子阅读兴趣的第一步。所以,寒假书单虽好,影单也不赖,不妨一试。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