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甫祥:“拾金即昧”的父母在给孩子示范什么?
2017-02-07 15:17:00 来源:荆楚网

广州市民范女士春节去武汉过年,在一家商店里掉落钱包,内有数千现金和身份证、银行卡等。店铺监控显示,钱包被一名男孩捡到交给家长,可是家长竟把钱包塞进自己包里带走了。(2月6日澎湃新闻网)

拾金不昧作为一项传统美德,体现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及道德水准,历来备受人们推崇。而反其道而行之的“拾金即昧”,则有违社会公德,充满了私欲和贪念,自然会被国人所唾弃。故而,当一个人面对此等诱惑,是拾金不昧,还是“拾金即昧”,无疑是一块试金石:其人道德水准如何,高下立分。

而节日期间的武汉某商店,刚刚上演了这样一幕“情景剧”:一名8岁左右的小男孩,捡拾了失主范女士遗落在此的钱包,当即交给了身旁的母亲。母亲在翻看了钱包之后,则顺手塞进自己包里。整个过程异常平静,就如同没什么事发生一样。而同行的父亲也始终未置可否。随即,一家三口若无其事地离开了现场。

恕笔者直言,这名母亲之所以“拾金即昧”,无非看中了钱包里的数千元现金:身份证为专属证件,捡来无益。银行卡与信用卡也会因失主旋即挂失失去用场。但现金在某些人看来,却是没贴任何专用标签的“大众情人”,自然人见人爱。这就证明,人一旦不能遏制贪念,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难免会显露人性中丑恶的一面。

而这名母亲“占有”钱包时的那种“泰然自若”,更让人直冒冷汗。或许在她的潜意识中,“捡到捡到当钱买到”的占有欲根深蒂固,所以才动了“不捡白不捡”的心思;或许当时四周并无他人,可谓“神不知鬼不觉”,故而整个过程“脸不红心不跳”。

但她恰恰忘了有一个人最不应该看到这一幕,那就是她的孩子。而正是这个8岁左右的小男孩,亲手捡起了钱包,又亲手递给了母亲,还亲眼看着母亲如何一步步把它占为己有。笔者不知道当时这个小男孩的眼中,会定格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而他先前受到的所有关于诚信做人、诚实做事的教育,又会不会因这样一幅画面的出现瞬间“归零”?

都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则是第一任老师。但凡为人父母者,无不期望孩子具有正直、诚实的品质,相信这名母亲也一样。但言教不如身教,就8岁的孩子而言,正是喜欢模仿的年龄。父母的一言一行,无论是否得当,都有可能被他们所效仿。而孩子的人生,正是在这种潜移默化中,一步步被塑造成型。

故在孩子面前,父母当谨言慎行,方能让孩子受到好的熏陶。而这名母亲,以及对此持默许态度的父亲,却无疑在孩子最需要正面诱导的年纪,作了这样一次“拾金即昧”的反面示范。实则等于告诉孩子: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别人的东西也可以据为己有。倘若孩子在这样的教化下成长,长大后难保不会与母亲一样,再次演绎相同的画面。

当然,也不排除这对父母只是一时糊涂,事后也许追悔莫及。若真是这样,其实还有补救机会。而最好的作法,莫如勇敢面对,坦承错误,并与孩子一道,将钱包完璧归赵,从而以实际行动,修补作为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同时也为拾金不昧正名。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也许这样一次重塑自我的经历,会成为孩子一生的财富。如此,则是再好不过。

稿源:荆楚网

作者:徐甫祥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