婧蓝:“人情债”是健康乡里人情中的“黄连”
2017-02-04 10:19:00 来源:荆楚网

新春佳节,万家盼团圆。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生雷望红的姨妈,却不“敢”回老家,而是“躲”在打工地福建过年。再三追问才明白,“春节回家至少要送出1万元礼金,不回来是怕送人情。”(2月3日《人民日报》)

《礼记·问丧篇》说:“礼义之经也,非从天降,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可见,礼节和人情并非一朝一夕,也并非无缘无故,而是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邦的习俗,是一种美德,但是当礼节和人情开始异变成“人情债”就没有了想象中的美好。

新春佳节,都盼望回家,但是对于那些不“敢”回老家的人来说,沉重的“人情债”可以说是他们心中的“黄连”,真的是有苦难言,被人情所累,背负人情债,甚至对人情产生恐惧,这些显然已经不是最初的人情。

其实,笔者认为,人情更准确的说是一种人情味,是一种亲情、友情上的情感,但是在一些地方“人情味”变成了送礼、送红包,各种理由各种送,“红包”的背后是满满的“铜臭味”,而人情则成为了一种工具,成为了达成某种目的的一个机会,让整个社会都成为一种病态,这样的人情之重自然成为了大众的困扰。

人情负担越来越重,一些农户感觉快被“掏空”了。的确,不断地送礼,不断地让这一年的汗水钱变成别人的礼包钱,这是一种心痛,更是一种无奈,但是最终没有谁是这场“人情债”的赢家,让人情不再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放松,而是一种负担。

扭曲的“人情”大家都不喜,更是健康乡里人情中的“黄连”,带来的只有苦涩,毒害社会风气不说,更是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所以,清爽乡风成为了大众共同的期待,而要让健康的乡里人情回归,则需要在政府引导、乡村自治、村民自觉三个方面着力,让情回归,才会有亲的感觉,才能有甜的味道,也才会有幸福的滋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婧蓝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