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妇联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一孩家庭不想要二孩。教育、医疗卫生、生活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状况和家庭状况,是影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我照顾一个娃,已经够累了,全家每天都为了娃忙得团团转,还经常因教育理念不同发生争执,说什么也不会再生了。”北京市朝阳区全职妈妈陆女士是独生女,按政策几年前就可以生二孩,但是儿子今年都9岁了,她仍然不想要二孩。(1月20日《人民日报》)
二孩政策的意图显然是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不愿生育,就意味着人口减少;人口减少,就意味着人口红利越来越少。目前已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除了其他原因,也与青壮年劳动力带来的人口红利即将耗尽有关。改革开仅40年的快速发展,几乎都与人口红利有关。有人认为人口红利消失后,可利用产业升级,用“中国智造”护驾“中国制造”,而无论如何,“制造”和“智造”都依赖于青壮年人的体力和智力。我国人口众多、底盘大,还没有感到多少劳动力带来的压力,但如果现在不考虑生育问题,到将来再顾及肯定为时已晚。
而当前国家的二孩政策,给人口带来的红利的确有限。在当前我国人口红利消磨殆尽的时候,在青壮年劳动力开始变得缺乏的时候,如果有人选择单身或婚后当“丁克族”,或没有生育二孩的打算,那将不利于劳动力储备,也将使我国的人口结构出现很大问题。人们对二孩的冷漠,无非是出于托幼、教育、医疗、住房等原因,而这些恰恰都是社会化服务不到位的地方。最近,全国妇联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在对10省市的调查中发现,有生育二孩意愿的为20.5%,不想生育二孩的为53.3%,不确定是否生育二孩的为26.2%,不想和不确定生育二孩的家庭合计为79.5%。
国家统计局1月20日发布了2016年我国人口状况:到去年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827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09万人,对于中国来说这个数字显得很小。而我国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城镇化率为57.35%,乡村常住人口58973万人,减少1373万人,这就意味着今后新城市人口的生活成本还要增长,结婚率和生育率都将面临着挑战。而从年龄构成看,60周岁及以上人口也有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60岁以上人口快到4亿了,“未富先老”并非危言耸听。
而教育、医疗、生活环境等公共服务资源和家庭状况,是影响生育二孩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对生育二孩的影响更大。生孩子不像买萝卜白菜那么简单,不同收入群体,就有很大的不同,尤其在体制、年龄、性别上给不同人造成的压力也不一样。一句话,养孩子的成本太高,社会化服务滞后,就是不愿生的根源。二孩政策开放前,有人担心中国将迎来一次“婴儿潮”,可第一年就否定了这种看法;二孩政策给人口带来的红利的确有限。
进入经济下行阶段,“孩动力”是可贵的,但变成现实很难。如果不给予愿意生养二胎的家庭更多的政策、资金、服务等上的支持,想要让人口保持合理增长恐怕是一厢情愿。幼教少,费用高;住房紧,抚养贵。如果不解决包括母婴、托幼、小学生接送等生活和教育在内的众多社会化服务问题,或者无法与全面二孩政策相配套,那么,对生育率低的担忧就不会停止,预期中的人口红利,也无法实现。
更重要的是,即便是“全面二孩”也是“计划生育”,即控制生育,对接公民生育权还仅处于期待中,这才是最大的障碍。看来,国家层面仍对生育问题报以谨慎和渐进的态度;仅是一个二胎政策,不会迎来期待中的“愿意生”。由此,除了生育后的保障措施需要配套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与公民的生育自由或生育权相对接。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