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单位的公款存储量大、时间长、稳定且利率低,是各家银行激烈争抢的“大蛋糕”。制度缺失、监管缺位,“公款存哪家”的选择题就变成了干部的廉政考题。2014年底,福建龙岩市原主要领导被查,由其亲属牵连出利用公款存储牟利的问题。近两年,龙岩市纪委向这一存在着“潜规则”的灰色领域全面开刀,建立竞争性存储制度,截至目前,300多亿元公款存储情况被晒在阳光下。(1月14日中国新闻网)
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还把大量现金放在“包里”,搁在“办公室”显然就OUT了。所以,把钱放在银行,随身携带一张银行卡,既方便钱保存又确保了钱的安全,又为银行吸储做出了贡献,这本来是两利的好事,但是“利息”又成为了公款腐败的新变种。
公款姓公,即便是利息也是姓公。但是在机关单位的公款存储量大、时间长、稳定且利率低的潜台词下,各家银行激烈争抢“大蛋糕”也无可厚非,但是这挣钱的方式并非拼银行实力,而是拼谁给的“私利”更多。
由此,“公款”延伸出来的“利息腐败”也就成了一些干部贪腐的新变种,当“公款”变成了获得私利的工具之时,公权力的决定权与银行给予的“私利”也就达成了某种协议,让“利息”成为阳光照不见的腐败。
事实上,公款借存储谋取“利息”背后的利益还是在于这个“灰色地带”制度缺失、监管缺失,少了一本“透明账”,官员自然会在利益的诱惑下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造出一本“糊涂账”。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龙岩市纪委向公款存储存在着“潜规则”的灰色领域全面开刀,建立竞争性存储制度,让公款存储情况被晒在阳光下的方法是遏制“利息腐败”的好开头,只有做到公私分明,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不为“利息”背后的暗利所动摇。
稿源:荆楚网
作者:婧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