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保监会印发了《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对保险产品开发进行了规范。此前,某些保险公司在短期保险市场上大玩概念,开发一些无实质内容、没有实际保障的只注重噱头性、投机性保险产品,损害了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表示,像中秋赏月险、春运行李延误险、摇号险、雾霾险、怀孕险、喝高险等奇葩险种将退出市场。(1月10日《经济日报》)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这句话用某些金融机构的保险品种随意研发上,似乎也很适用。眼下,保险产品市场的噱头化倾向非常突出,各种奇葩险种层出不穷,显然成了保险市场上最不和谐的杂音。各种奇葩险看似丰富了保险市场,满足了个别人的特殊保险需求,但实质上,它们于保险行业的健康发展不利。
众所周知,保险业在社会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保险产品的设定与研发必须是科学的、严肃的。然而,一些保险公司在新产品的研发上随意而为,甚至为迎合热点事件的而设计险种,没有实际意义,脱离了保险的基本保障功能,炒作的意味浓重,噱头味道十足。比如中秋赏月险,中秋夜有没有月亮?能不能赏月?这对民众的生活产生不了影响,发挥不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中秋赏月险博彩味道十足,有何实际意义?
再者,不少的奇葩险缺乏大数据的积累和支持,赔付概率没有科学依据,完全靠保险公司的臆想,保险到成了不保险。那么,这样的奇葩险或将产生两个不良后果:其一,赔付概率低,对投保的民众不公平,不合理,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有些奇葩险种保费低,参保者觉得好玩,就乐在其中,并没有深究费率和赔付概率,结果呢?他们的保费成了白白奉送的羔羊;其二,有些奇葩险种的设计考虑不周,定价严重偏离风险概率,这实际上对保险公司不利。一旦理赔,将严重破坏保险公司的财务稳定性,但这实际上还是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保险公司借助热点事件炒作,有聚人气的初衷,但不作科学调查,没有大数据支撑,随意研发奇葩险种,哗众取宠,其负面影响大于积极意义,不值得提倡。保监会出台《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是对保险产品设计的合理规范,是对那些没有实质性内容、不具基本保障功能的奇葩险说“不”,具有重塑的意义。因此,我们乐见保监会积极地履行职责,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清理“奇葩险”门户。
稿源:荆楚网
作者: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