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调研时,发现不少乡镇存在“逆向调研”的怪现象,即:先写好调研报告,根据报告“量身定做”问卷,再下基层找例证。这样一来,省时省力又省心,成了不少基层干部应付上级调研任务的“绝招”。(1月6日《人民日报》)
在百度百科中对调研有这样的解释:调研是调查研究的简称,指通过各种调查方式系统客观的收集信息并研究分析,对各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予以预测,为投资或发展方向的决策做准备。
此刻,把调研的语境放到“执政为民”上来看,其承载的就不仅仅是数据,而是能够真实反映民情、民意的一份“清单”,唯有真实才能成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制定出来的政策才能真正达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效果。
但是,“逆向调研”的怪现象又让我们有了很多的担忧。众所周知,调研是先去基层找例证然后才有报告,根据事实说问题,这样的调研才有血有肉有生命力。然而,“逆向调研”却是先有调研报告,再根据报告“量身定做”问卷,这本末倒置的调研能有效吗?
显然,“逆向调研”对于制定政策毫无作用,对于为民服务没有帮助,但是为何还有干部选择“逆向调研”呢?干部之所以选择这样的方式无非就是省事、省时,走一走过场表示工作任务完成了,而事先定制的问卷又为这个调研的“真实性”佐证,看起来调研就是实打实的工作,这样的“调研思维”凸显的是一些调研干部懒政的危机。
“逆向调研”到底伤了谁?从表面上看是伤了调研者,让他们自己的工作成了“白忙活”,但其实是伤了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干部不能“懒”于应付工作任务,不能“懒”于为民服务,让造假之风不断蔓延。
笔者认为,对于“逆向调研”背后的懒政思维要严肃问责,痛打板子,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才能祛除干部思想上的诟病,治好作风病,让调研的质量经得住任何的考验。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