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几位师生联合发起2017年新年“一分钟行动”,号召大家在新年第一天(2017年1月1日),每个人做一件小事:或“陪站”一分钟、或“道歉”一分钟、或“拼图”一分钟,来体验或实践对路边乞讨儿童的生命尊严的尊重。不过,也有人对这项活动提出质疑,认为陪站一分钟或许带给乞讨儿童更大压力,而向乞讨儿童道歉,又显得“过于矫情”,不如直接给予救助,让他们不再乞讨,哪怕一次只能救助一人。(1月1日澎湃新闻)
首先献给这些师生点个赞,身为高校师生能关注儿童乞讨现象,关注其生存尊严,无论如何是有良知的知识分子。他们去年成立了的有知庐公益企业,还根据征集到的视频事例,绘制出一张“尊严儿童”分布地图。虽然地图并非完整,却也体现了这些师生关注社会,体恤弱势群体的情怀,这对一直以来公众缺乏对乞讨儿童的关爱,摒弃冷漠,释放社会正能量,都有着很大的正面意义。
然而,正像有人质疑的那样,仅是“陪站”或“道歉”不能解决深层次问题,那样做是否会给乞讨儿童带来更大的压力?是的,儿童也有乞讨权,而且,他们比乞讨的成年人更应该受到关注、关爱、帮助、救助。乞讨儿童应不应该陪他们站一会?当然应该;人们是否应该向乞讨儿童道歉,当然也应该。但仅以这种方式不能带来更多的实际帮助,反而有“做秀”之嫌。陪乞讨儿童站一会儿谁都能做到,甚至向他们道歉也不是很难,但关键是站一会儿和道歉后我们该做什么?是不是该干啥还干啥呢?果真如此,就失去了意义。
乞讨儿童是不幸的,他们或是因为家境贫困,或是由于受人指使,或是被逼无奈,或是其他原因使他们变成了乞讨儿童,总之,这些孩子当乞讨儿童都是有一定原因的。因此,还是要追问乞讨儿童频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然后照方抓药,这样才能有效限制乞讨儿童的数量,使他们不再乞讨,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公益活动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更多的是要考虑如何让乞讨儿童回到父母身边,或者,如果是孤儿的话,就要想方设法地让这些儿童得到应有的救助。要充分调动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和个人救助等力量,让儿童不再乞讨,这才是最终目的。
所以,仅是呼吁陪乞童站1分钟,或给乞童道歉,还不如从根本上重构社会公平来的更长远。没有一名儿童生下来就是“流浪儿童”或“乞讨儿童”的命,只是社会上缺乏公平,或是由于其他特殊原因才造成了他们目前的状况;光是表达一种态度,或摆出某种姿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的儿童福利制度目前有了很大改善,但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只有从制度上入手,使儿童福利制度不断完善,才能逐渐消除乞讨儿童的存在。
而要想做到制度上的公平,就需要在国家层面用力。例如,政府的相关部门是不是能使这些乞讨儿童得到妥善的安置和照顾?是否在解决这些孩子的入学问题上更有些作为?虽然社会组织的救助也需要给力,但妥善安置乞讨儿童,终究还是要依靠政府来解决。由此,陪乞童站1分钟之类,不如进一步改善儿童福利来得实惠。如果公平彰显,哪还会有那么多孩子成为乞讨儿童、流浪儿童?解决乞讨儿童问题不是做个秀就能解决的,需要长期的努力,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儿童、家长、亲属、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只重新构建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环境,才能使乞讨儿童问题得到最终解决。
稿源:荆楚网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