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几位师生联合发起2017年新年“一分钟行动”,号召大家在新年第一天(2017年1月1日),每个人做一件小事:或“陪站”一分钟、或“道歉”一分钟、或“拼图”一分钟,来体验或实践对路边乞讨儿童的生命尊严的尊重。不过,也有人对这项活动提出质疑,认为陪站一分钟或许带给乞讨儿童更大压力,而向乞讨儿童道歉,又显得“过于矫情”,不如直接给予救助,让他们不再乞讨,哪怕一次只能救助一人。(1月1日 澎湃新闻)
沿街乞讨的儿童,总难以让人放弃关注的目光。新年伊始复旦大学联合发起的新年“一分钟行动”,把关注点放在了乞讨儿童身上,这种选择,不管是同情,或者是矫情,至少打开了一扇我们再次关注乞讨儿童、改善乞讨儿童生活状况的窗口,从而管窥和探索改善乞讨儿童生活的又一条路径。
城市沿街乞讨的儿童,多数是由成年人带领下进行乞讨。其中确实不乏生活困顿者,也有被胁迫者,还有被租赁过来挣钱的工具。不管是哪一种,乞讨儿童的命运是不幸的。风餐露宿、低三下四,甚至还可能吃不饱饭。“一分钟行动”,送去的是活动参与者对乞讨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悲惨境遇下的人也是有思想和自尊的。对于乞讨儿童来说,“一分钟行动”,确实有可能存在儿童不愿意接受帮助或接受道歉等活动,在帮助者和被帮助者之间,应该有一条良好的沟通渠道,并且注重沟通的方式和技巧。人在悲惨境遇下,心理是脆弱的,对于乞讨儿童同样应注意方式和技巧。
“一分钟行动”的初衷是好的,其活动内容也有多个层次和内容。在表面上与行乞儿童一起拼图、道歉、陪站等小项目之外,其活动更应该向乞讨儿童生成机理上进行探索和帮助。这或许是最难以开展的内容,但也是开展这项活动,给予乞讨儿童关注的一项最为根本的要求。
对乞讨儿童生成机理的探讨,大概可以归为几类:一是生活所迫沿街乞讨;二是为不法集团、团伙控制乞讨;三是被租赁来用于乞讨。这是乞讨儿童沿街乞讨的主要原因。而对乞讨儿童一分钟的关注,或许只能短暂的帮助他、她感受到温暖,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其饥寒交迫的现实困顿。
这项活动,其象征意义更在于整个社会对乞讨儿童的再认识,即便是那些“职业乞童”,也应该让其重拾人性的尊严和体会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几年前,流浪的犀利哥网上走红,多数人们只关注他的“酷”,却很少关注他致贫流浪的原因。犀利哥红极一时后,是否真的促进了像犀利哥这样的流浪人群减少,情况似乎并不乐观。对于乞讨儿童的关注,不应陷入关注犀利哥一样的情绪化行动中,而应根据其形成原因,有针对性的开展帮助。
“一分钟行动”,既要给予乞讨儿童以关注,更要从深层次入手,分析每一个具体的行乞儿童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帮助,对因生活贫困,对被胁迫等情况行乞儿童给予不同的扶助办法,这或许才是“一分钟行动”能够引发的进一步思考和行动。倘若再从国家层面撑开“关爱之伞”,给予乞讨儿童更多制度上的关爱,从消除贫困,从打击拐骗、暴力胁迫儿童盗窃、行乞等方面综合施策,儿童行乞,就将会逐步消失。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