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7月国家层面提出加快构建特色小镇以来,各地正通过给补贴、给奖励、花重金等方式赶着投资建设各类特色小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总规划师、规划院院长沈迟对澎湃新闻表示,现在一些地方确实存在与初衷违背的地方。“特色小镇要打造更加要营造,要增长更加要成长,要试点更要示范。”(12月31日澎湃新闻)
在推动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动辄投资十几个亿甚至上千亿的投资冲动,在特色小镇建设浪潮中给人冲动的感觉。这几亿、十几亿的投资,能建设怎样的特色小镇,则让人担忧。是又一波铺大饼、建新城吗?特色小镇下的冲动,难以摆脱政绩冲动综合症的影子。
建设特色小镇,是城镇化中的一个落脚点,目标是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有特色的城镇,既包括对原有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开发,又包括对未来蓝图的科学谋划,基础应该是现有资源,而不是用白花花的资金建设新城。
在以往的“造城”运动中,很难摆脱这样的模式:或者生搬硬套某一个乡村城镇模式,或者千城一面,知此镇而知彼镇,或者立竿见影的造城,而完全忽略了本地所固有或独有的文化特色、历史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等特质,完全违背了培育特色小镇的规律。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之前,在城市建设上,一些地方存在着大干快干、大拆大建、千城一面的情况,在特色小镇建设上,从决策者的层面上,就应该切实避免大干快上的思想,尤其要避免出现冲动建设的问题,不能出现政策一下达就要出成绩、出样板的要求。
避免特色小镇陷入冲动的陷阱,还需要从政策制定上与农民和市场相对接,深度挖掘原有资源和秉赋,尊重农民意愿,不搞透支型的特色小镇,不让农民产生新的负担。
特色小镇建设,宜居是基础,从长远看,还需要新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来支撑。产城融合,是支撑特色小镇能够培育的好、持续发展的经济动力,否则,特色小镇就是仅仅具有观赏价值的“盆景”,而不是农民奔小康的幸福家庭和美好蓝图。
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需要方向正确,决策科学,落实有力,需要尊重规律,尊重农民意愿,从便民性、惠民性上多下功夫、多考虑问题。在城市建设上,不能有农民“被上楼”的情况,在特色小镇建设上,同样不能有农民“被上楼”,大拆大建、千镇一面的情况。只有生长在乡土基因上的特色小镇,才能让特色小镇、现代农民生于斯、长于斯、乐于斯。
稿源:荆楚网
作者: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