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葛承志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
爱奇艺销售运营高级总监、数据研究院院长
壹互联网化及回路数据化将成为全媒体的共同特征
随着移动互联网带宽及成本、薄膜显示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未来媒体将呈现全面互联网化及回路数据化的趋势。
所谓互联网化,是指一切媒体将以屏幕的形态出现,大部分媒体将接入互联网实现信息的随时更新。
报纸、杂志的印刷媒体将被薄膜显示技术的软性屏幕所替代,毕竟电子墨水已然不是一个新名词。而各种类型的户外媒体也将借助成本更低的LED显示技术,得以转化为电子屏幕。
当然,并不是所有媒体都将接入互联网,一些有专网必要性的、不能过分依赖互联网架构的媒体形态(例如部分传统电视)依然与互联网相隔离,但也已经全面实现了专网回路数据化,媒体测量将逐步进入全量测量时代。
贰内容制作将不仅仅是媒体和专业制作公司的专利
碎片化的人群兴趣分属以及为内容付费的行为习惯培养,让年轻一代更关注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想传播给他们”的内容。
专业制作的内容依然拥有很高的广告价值以及庞大的付费用户规模,但具有特色的个人及小团队也能拥有足以支持其生存发展的粉丝群体(付费用户)。
叁媒体品牌将更代表其所传播的内容,而不是其所在的传播介质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品牌与传播介质有着天然的联系,XX晚报、XX电视台……无一不代表着其自身固定的传播介质。
但互联网影音文一体化传播的出现,将这一切彻底颠覆,媒体的自我品牌定位从“我要做什么”向“我能做什么”的思考定位出发。毕竟,媒体最有价值的是信息本身,而不是其所依赖的传播介质种类。从这个角度来看,跨传播介质的媒体平台将不断地通过资本整合的方式涌现出来。
肆区域性媒体将出现跨传播平台竞争,竞争本地生活服务的“蛋糕”
随着城镇化规模的不断发展、O2O服务不断发展,以及IT互联网人才从北上广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不断迁移,区域性媒体将能够充分利用其本地政府、媒体资源优势,结合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转型,向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发展。
这个过程中,竞争对手将不再是同传播平台的其他区域性媒体,而是报纸与广播竞争、广播与电视竞争,谁转身快,谁将是最后的赢家。
伍直播、点播各安其位、各取其长
信息将以“快”、“慢”来区分。
新闻、体育、晚会这一类更适合直播形态的“快”信息,将依然是电视、广播等“广播类媒体”的主要阵地。
电视剧、电影这一类“慢”信息,因为涉及不同类型的受众偏好,其主流的播出阵地将逐步向点播形态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