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教育发展的“先手棋”,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教育发展探索
2018-09-13 21:28:00 来源:腾讯教育

9月初的淮河流域,拔节抽穗的水稻最激动人心。

对于生活在这里的安徽省阜南教育人来说,比这稻田更令人喜悦的是全县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教师节前夕,一场由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题为“阳光下的守望”的全县教师节表彰大会正在温情地举行着。800余名受表彰的教师胸前,都佩戴上鲜艳的红花。其中10位一线优秀教师得到特别表彰。阜南县委书记崔黎和县长李云川及县领导班子干部代表,走上颁奖台,向老师们深鞠一躬,并为之颁发鲜花和奖杯。

表彰会结束,众人散去,阜南县教育局局长陈刚站在大厅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们阜南是有名的穷县,全县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穷县也能办出好教育。”陈刚告诉记者,在阜南,发展教育已成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通过教育精准扶贫,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已成为全县扶贫治贫脱贫的共识。

“留守儿童之殇”引发的思考

阜南县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居于淮河上中游北岸,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多年来,由于矿产资源缺乏,交通不便、工业发展落后,经济发展一直上不去。

而被称为“千里淮河第一闸”的王家坝闸就位于阜南县。它是淮河干流蒙洼蓄洪区的控制进洪闸。每到汛期,为了有效地削减淮河洪峰的危害,阜南人“舍小家保大家”蓄滞洪水,致使区内近16万人口的1.18万亩耕地反复化为一片汪洋。资源缺乏,加上蓄洪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让阜南县成为阜阳市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出打工便成为阜南人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这种“农民工经济”增长的背后,也造就了一大批留守儿童。

有一年汛期,留守在家由爷爷奶奶照看的两名男孩,周末在河塘玩耍时溺水死亡。事情发生后,李云川紧急召开了全县干部会议,“我们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挣到了钱,但孩子没了,又有什么用呢?”话语至此,他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几度哽咽,现场陷入一片静静的沉思。无疑,留守儿童之殇成为阜南县父母官心中最大的痛。

“外出打工,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陪伴孩子。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很容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崔黎更是将“打工经济”称之为“伤感经济”,将“留守儿童”看作是“伤感的教育”。

教育是拔掉穷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发展经济,是为了我们的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从而成人成才。一个地方的教育如果抓不好,一代人的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提高,即便是GDP上去了,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就会缺乏持续性。”在崔黎看来,在阜南这样的贫困地区,只有让孩子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在扶贫脱贫路上才能“扶人、扶智、扶精神”。

让教育真正成为斩断穷根的利剑

教育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对于国家级贫困县的阜南县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钱。没有钱怎么办?李云川的回答是“钱的问题由我们县委县政府班子想办法”。

“建好学校等孩子,是钱的问题,发愁的是政府;让孩子等学校,是社会问题,发愁的是民众。孰轻孰重?”崔黎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成为阜南百姓心中的“民生金句”,也反映了一个县委书记的教育发展观。

“为了阜南教育的发展,没有土地,我们拨;没有资金,我们借;没有教师,我们招。因为孩子的成长等不得,即便再穷,我们也要确保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上好学。”在县委县政府这样的决心下,阜南县将教育摆到了最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来。在县级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县政府千方百计筹划弥补教育资金的缺口问题,确保教育投入连年增长,让教育发展赶上城市发展的速度。

“单从2015年—2017年的三年间,阜南县统筹上级倾斜安排的教育项目资金和本级配套资金43.04亿元,融资贷款10.68亿元,新增校舍面积96.5万平方米。其中改扩建薄弱学校校舍30.5万平方米,新增运动场99.9万平方米,新建中小学校(幼儿园)57所,招录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2509人,基本补齐了多年历史欠账,促进了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教育质量提升。”李云川向记者列举的这一组组民生数字,折射了阜南县政府办好教育、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人才的态度和决心。单2018年,阜南县规划教育投资10.68亿元,在城区新建、扩建1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在教育投入上,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的情感缺失,县政府也特别投入2500多万元,为全县各中小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配备心理辅导老师。于是,阜南的学校里就涌现了一大批感动家长、感动社会的“代管妈妈”老师的感人故事,她们及时疏解孩子的情绪心理问题,弥补了情感缺失。

在政策上,阜南县教育资金特别向师资薄弱学校和音、体、美等薄弱学科倾斜。“为了鼓励乡村教育发展,近年来,县财政每年多支出3000多万元,在原有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标准的基础上,将二、三类乡镇学校教师补助标准均提高近一倍。如今,阜南县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一点不比县城学校差,每所学校都是标准的塑胶跑道,配齐了各种教育仪器设备、图书资料、音体美器材及现代化的技术设备,为孩子们在家门口上学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陈刚说。

“我们让孩子发展艺术素养,并不是要他们未来都当艺术家,而是培养他们拥有一颗能体味感知幸福的心。当他们累了,可以通过艺术来缓解。”崔黎道出了下大决心发展素质教育的初心。如今,阜南县的各乡镇学校都有了属于自己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将书法、剪纸、足球、武术等资源引进课堂,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课余时间,喜欢书法的孩子们可以到书法室临摹楷隶行草,喜欢音乐的孩子可以去音乐室参加声乐、器乐活动,喜欢动手的孩子可以到手工室学习剪纸、陶艺……这对众多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无疑是最幸福快乐的时光。

近年来,阜南县始终坚持“改善民生从教育突破,发展教育从均衡抓起”的理念,全面加快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基础教育关乎未来民族素质。我们的孩子,未来不论是考上大学走出去,还是留下来建设阜南,我都希望他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具备完善的人格和心理,成为合格的国民。”在接受安徽省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验收会上,李云川质朴的话语打动了专家组。2017年9月,阜南县以高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也实现了从依靠“伤感经济”到发展“朝阳产业”的教育扶贫之路的跨越。

“教育均衡”实现之后……

在阜南县委县政府看来,教育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政府的责任。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阜南县又开始了追求更高位优质教育的发展。

“阜南的发展建设靠人才。我们既要让每个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更要上好学,实现面更大、量更多、质更优的教育均衡,这更需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最大程度发挥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群众支持的聚合作用。”陈刚告诉记者,在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之后的阜南,现在开启了一边通过教育来实现精准脱贫,一边为未来的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做更长远准备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截至2018年7月底,阜南县已成立了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的11个教育集团,在各乡镇设立了几十个分校(园),实行优质教师的流动共享,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面提质,有效地破解了老百姓家门口的“上好学”难题。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在阜南,两个职业最受尊重,一个是医护人员,一个是教师。为了给教师“充电”,在县政府的支持下,县教育局派出20名种子教师前往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跟岗学习经验,并筹建了阜南玉泉教育集团。“原来课程还可以设计得这么好玩,让孩子们真正地释放童心。”从北京学习归来,阜南玉泉小学的李亚、李冬梅等老师们的心开始澎湃起来。他们在借鉴理解北京玉泉小学选修课的基础上,结合阜南的实际情况,研发了适合阜南孩子们的“适性课程”“十大好玩课程”,让孩子们在好玩的课程中探索成长,也为家长们打开了一个全新家校合作育人的视野。

在阜南的政务中心,一座占地60亩的“中国巴学园”式的校舍竣工在即。“这是一所真正按照校长的想法而设计的校园。孩子们可以随处阅读、教室内可以小组讨论、各种选修课满足孩子的个性发展……我们要办一所孩子向往、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理想中的优质学校,做阜南幸福教育的引领者,从而带动区域内教育高位优质发展。”站在工地上,头戴安全帽的阜南玉泉小学校长乔浩向记者讲述了新校舍建成后的教育愿景。

“教学质量是教育扶贫的生命线,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近年来,阜南县始终把强化教师人才队伍、教育基础设施等软硬件建设作为关键要素,不断在教师选配、待遇提升、管理优化上下功夫、求突破,以确保城乡教育质量均衡。”陈刚给出记者一组数据:从2007年至2017年,阜南县通过招考、引进等措施招聘到中小学、特殊教育、幼师、特岗教师6931人。2017年,阜南县新招聘教师1455人。

为了鼓励优秀教师到乡村支教,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阜南县特别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意见》,依据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并在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上向一线倾斜。“县财政每年支出近3000万元用于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做到教师生活补助全覆盖。”据介绍,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阜南县还建立了校长、教师的“上挂下派交流学习提升工程”,组织教师在城区与农村、优质校与薄弱校之间合理流动。“2017年全县中小学在编在岗教师9778人,交流1032人;2018年创新开展了‘影子校长’跟岗研修培训计划,259名优秀农村中小学校长、副校长赴城区学校开展跟岗式‘影子’培训,有效改善了乡村教师的队伍结构。为了让乡村教师住有所居,阜南县实施农村学校教职工周转宿舍建设,投资2.4亿元建设教职工周转宿舍4500套,基本解决全县无住房教师和其他教师临时住宿问题,改善教师生活待遇。”陈刚介绍说。

今天的阜南,走出了一条“穷县也要办出好教育”的教育精准扶贫之路,让每个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享受到了教育扶贫带来的实惠。

位于蒙洼蓄洪区的王家坝镇中心学校,昔日破旧的校舍已被崭新的教学楼所取代。课间孩子们塑胶跑道上尽情奔跑,放学后的时光,老师带着孩子在一板一眼地练习着书法。“之前,每到汛期,蒙洼蓄洪区的学生‘无路走’‘上学难’成了很多家庭的心头之忧。设备欠缺,条件艰苦,以致大多家庭适龄儿童随父母到外地就学或辍学在家。如今的阜南县,不论走在城区还是偏远的农村,目之所及,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最优美的环境是学校,最文明的地方是学校。而曾舍近求远、择校转校的农村学生,如今正在逐步‘回流’,仅2017年一年时间,全县就有8275名农村学生从城区和外地‘回流’到各乡镇学校。”陈刚告诉记者,“如今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在阜南大地上,每一个乡镇最干净的地方、最漂亮的地方是学校。未来,我希望我们的学校变成一个最神圣的地方、最快乐的地方。”陈刚满怀希望地说。

“从2018年至2020年的三年内,县政府计划持续将财政向教育倾斜。三年内计划投资57098万元对27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改扩建,同时补充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李云川向记者介绍了阜南未来三年的教育蓝图。

乡村田畴有琴声,琼楼绿坪育人才。从王家坝镇中心学校教学楼的窗户向外望去,稻田如画,丰收在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